【铜川】宜君:党建引领县域经济大突破
(记者 刘晓帆 通讯员 周培生)宜君县突出党建引领,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集约化、城乡一体化和全域景区化建设步伐,紧盯“生态宜君、富裕宜君、和谐宜君”建设不动摇,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取得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丰硕成果。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由2010年的53位,前进到2015年的33位,荣获全省“2015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实现了5年20进位。
举旗定向谋发展。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六次党代会上,宜君县把党建引领确立为“提振精气神,引领新常态,合力攻坚实现宜君同步够格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学”字着手,宜君县充分发挥各类学习平台的作用,全方位开展理论学习。让“责”字约束,建立以县委常委班子为全县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体系的“七个责任体系”,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以“严”字管理,严肃党内生活,形成谈话制度,做到有问题必谈、有误解必谈、有矛盾必谈,着力提升班子成员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作出示范。
富民产业日益壮大。玉米、苹果、核桃等特色农业,目前已经发展到36.7万亩、26.95万亩和42.5万亩,该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玉米高产示范县,“怡君”牌苹果商标荣获省级著名商标,核桃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宜君被授予“中国核桃之乡”。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工业为基础、涉农加工业为支撑、新能源产业为接续的特色工业体系,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三厂等一批企业成功入驻园区,方舟逆流雾化项目竣工投产,第一口天然气井顺利开钻,“工业强县”战略步伐更加坚实。深化“旅游+”理念,深挖文化内涵,加强景区建设。成功举办了玄奘手植娑罗树子树重返“丝路起点”赠送仪式,34个村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哭泉旱作梯田被省文物局授予“农业生态博物馆”。战国魏长城、龙山公园、福地湖、花溪谷等景点成为游客避暑休闲的首选。宜君县文化旅游影响力不断扩大,拉动三产效应日益凸显。
改革“红利”惠民生。为了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宜君县强力推出十项民生工程,切实解决好事关百姓福祉的诸多难题。坚持两个“不低于80%”,倾力保障民生投入,教育“五化”、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残疾人辅具免费发放等惠民实事得到落实。建成保障性住房1962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双高双普”创建高标准通过省级验收,医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率先获得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县城应急供水工程投入使用。
精准扶贫奔小康。为了在小康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宜君县以猛药良方精准治贫,按照“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发展”的工作思路,落实县、乡、村三级挂图作战和脱贫责任,建立了例会、督查、结对帮扶、监督举报、信息报送、脱贫评估、责任追究等七项工作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上下补短板、齐攻坚的信心和决心空前高涨,全力以赴脱贫奔康氛围和态势全面形成。2016年,实现退出21个贫困村和6000名贫困人口的年度减贫目标的优异答卷。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