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只争朝夕扮靓生态大花园——宝鸡市环保生态工作追赶超越综述

2017-02-24 18:26  宝鸡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周淑丽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提升宝鸡生态环境,让市民尽享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生活,容不得懈怠,来不及犹豫,必须以时不我待的干劲和只争朝夕的决心,才能让生态宝鸡的关中样板不断升级。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6年,宝鸡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治污降霾强力推进,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239天,连续两年位居关中各市前列;渭河治污提档升级,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县城、重点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加力,对630个行政村进行分类整治,实现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

好生态是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有力保障。市委书记钱引安提出,要呵护青山绿水,传承历史文脉,坚持铁腕治污、刚性减排,打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战役,抓好渭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力争率先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城市绿”“宝鸡蓝”“渭河清”“乡村美”成为常态。市长惠进才在前不久闭幕的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生态大花园”统筹绿色宝鸡建设,突出城市出入口、城郊森林公园等重要节点,打造一批绿化精品景观和市民休闲林,奋力建设天更蓝、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的宜居宜业家园。

人勤春来早。2017年,宝鸡环保人已经撸起袖子,决心矢志不渝奋力追赶超越,瞄准目标大干快干,努力打造宝鸡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的生态花园升级版,让宜居城市的金字招牌更加耀眼。

精准发力 六大措施保卫蓝天

近年来,我市一直把治污降霾作为改善民生、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为了让市民看到更多蓝天白云,我市全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创新了“6511”宝鸡治霾模式,即严管6个耗煤大户,抓住低空扬尘、煤炭市场、散煤燃烧、餐饮油烟、集贸市场这5个重点方面,管住一线的渣土车及黄标车,织好一张治污模式网格,以“靶向治疗”的方法,使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这几年,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热力公司高大的烟囱排放出的全部是“白雾”。原来,燃煤产生的废气进入烟囱旁的设备,经处理后实现了超低排放。对需要燃煤供暖的北方城市来说,要想除去影响蓝天的煤烟扬尘,可谓难度颇大,“白雾”是怎样实现的?原来,为了严控冬季燃煤污染,我市紧盯煤炭使用、管理、排放关键环节,从源头抓好拆锅炉、管市场、提煤质、减煤量,有效杜绝了劣质煤炭在我市流通,同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等多种途径,全年削减燃煤55万吨。作为燃煤大户的市热力公司,对市区玉涧堡、群众路,包括新建路的3座热源站的10台锅炉实施环保升级改造,热源站脱硫脱硝除尘改造项目全部投入正常使用,烟气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标准,极大减少了冬季燃煤对空气的影响。

俗话说,治污要治本。回顾去年239个蓝天的成绩单,实属来之不易。我市围绕“减煤、抑尘、治源、控车、禁燃、增绿”六大措施精准发力,打响了一场“治污降霾·保卫蓝天”的攻坚战。通过严格治煤,基本实现了市区禁燃区燃煤锅炉和燃煤污染“双清零”;通过强力治企,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倒逼企业升级环保治理设施,全力压减污染物排放强度;合力治尘,狠抓扬尘污染防治,对全市132条主次干道进行机械清扫和循环喷洒,建成绿色示范工地96个。同时积极探索农村治霾新途径,大力推进农村“气化”工程建设,采取“市县补一点、企业让一点、集体筹一点、村民拿一点”的办法,完成了111个村5.4万户燃气入户改造。在市区经二路、中山路等16条主干道路和各县城划定了“黄标车”“无标车”禁行区域,淘汰“黄标车”3356辆,对排放不合格车辆限期进行维修维护,减少尾气排放污染。

整治燃煤锅炉、清理露天烧烤、机动车排放抽测……一场又一场环保攻坚战役、一项又一项治理举措的连环出击,有力展现出我市狠抓治污降霾、共建美丽宝鸡的决心和魄力。

奋力追赶 乡村环境越来越美

让农村面貌发生由表及里的变化,与百姓的幸福感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市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惠民实事来抓,不仅留住了农村的青山绿水,也对农村移风易俗、乡村文明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据统计,我市从2012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来,1078个行政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我市又投入资金对剩余的630个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等进行综合提升,实现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域覆盖的目标,让农村群众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凤县红花铺镇永生村原本是秦岭山下一个不起眼的小村,村民们守着青山却囊中空空,不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如今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好政策扶持下,村上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房前屋后的土堆、粪堆、柴堆全部搬入指定库房,贯穿全村的一条废水渠修成了长流水、小瀑布群,农家旱厕变成了双瓮漏斗式沼气厕所,空地上建起了亭台、架起了秋千。村上的环境好了,有些村民干脆辞掉外面的工作,到村里开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去年村上更是凭借生态优势成功引资200余万元,建起了生态观光园,让很多村民鼓起了“钱袋子”。陇县城关镇店子村村口,一块“陕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的牌子十分醒目,它见证着这个村子的发展。初春时节走进村子,平坦的水泥大路,一幢幢漂亮的小楼,院落整洁,处处洋溢着恬静、祥和的气息。环境好了,村上的精神文明建设也随之发生变化,近年来,村上连年开展以“忠孝、诚信、仁义、正气、明理”为主要内容的“五星工程”评选活动,推举出的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已成为村民眼里的明星。

农村的环境在巨变,农民的生活也在不断发生着新变化。永生村和店子村只是我市农村环境改变的一个缩影。眉县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县域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城乡环境大改观,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千阳县遵循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坚持建设“产业强、百姓富、山水秀、人文美”的宝鸡后花园的发展理念,成为加快发展的最强动力。凤县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陇县、麟游、扶风、眉县、陈仓、金台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县,目前全市已创建16个省级生态镇、19个省级生态村、159个市级生态村,生态创建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放眼陈仓大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宽幅林带遍布城乡,描绘着“绿染西秦”的生态画卷;一幢幢“灰裙白袄”的关中民居建筑群,成为乡村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一面面色彩艳丽、颇具内涵的文化墙使人赏心悦目;小花坛、小游园、小广场等景观和服务设施遍布村间,农村的好环境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谋划超越 生态花园添绿添景

铁腕治霾、强力治渭、修复河流生态、规范饮用水源监管等,正是这一系列有力措施,让宝鸡这个“生态大花园”变得越来越美。今年春节刚过,万只大雁歇脚王家崖水库的新闻引爆朋友圈。平静的水面上,数万只迁徙途中的大雁,在这里觅食嬉戏,一拨大雁飞走另一拨又来了,它们在空中一会儿呈“一”字形队伍,一会儿又排成“人”字形队伍,场面十分壮观。来自西安的陆先生感慨地说:“这种场面太震撼了,宝鸡的生态环境确实好,一扫在大城市被雾霾笼罩的烦恼。”据市林业局专家介绍,过去每年从我市迁徙路过的大雁有数千只,近年来随着我市环境的持续改善,迁徙的大雁数量持续增多,已有2万多只,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保护好环境需要持续发力。2017年开春之际,全市环保工作就定下了“幸福宝鸡,环保先行”的总目标,科学谋划,奋力追赶,着力解决与群众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市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环保工作将从三大方面、八项具体工作来谋划超越,为生态大花园添绿添景:一方面继续深入开展治污降霾,通过燃煤污染综合整治、清洁能源优化替代、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大气环境执法等“八大行动”,科学精准降霾,确保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渭河治理,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强力推进污染减排,通过启动排污整治工作、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指导县区做好规模化养殖场的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定等方式,深入打好污染减排持久战;再一方面,严格环境执法,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从去年起,我市就始终保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高压态势,针对环保大检查中发现的598件突出环境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目前已完成整改560件。今年将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与公安、检察、司法机关的衔接配合,用足用好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公开曝光、行政拘留、移送司法等强制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增强环保执法威慑力。同时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积极防范交通事故引发的水源地水质污染及环境安全。

追赶超越是最好的担当,只有奋力追赶,才能确保不掉队;只有努力超越,才能迎头赶上。成绩是干出来的,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引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实干快干为坚强支撑,“空气质量关中最优、渭河水质流域最好、农村环境全省最美”的目标必将早日实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第二保育院精耕深做 再添殊荣 分享交流 共同提高

    2017-02-24 17:03阅读

    【延安】车辆违停还在朋友圈辱骂交警?你丫胆儿太“肥”了……

    2017-02-24 14:05阅读

    西安市凤景小学迎接市疾控中心与未央区教育局联合督导检查

    2017-02-24 09:03阅读

    西安市政府召开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会议

    2017-02-23 16:11阅读

    商洛市兑现核桃提质增效奖补资金2398万元

    2017-02-23 10:33阅读

    提示:很多西安人还不知道 春节虽然过完了西安仍禁止放炮

    2017-02-22 21:44阅读

    【商洛】商南搭建指尖上的“党员之家”

    2017-02-22 10:3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