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年之声”建设咸阳共青团新生态
团市委青年之声建设四个融合工作综述
点开青年之声咸阳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一张张照片,一行行文字,描绘出了一幅浓浓的写实画卷,记录着咸阳共青团服务青少年的每一个瞬间。
团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建好用好青年之声网络互动社交平台、智慧团建为突破口推动共青团工作和建设互联网转型。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团市委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共青团改革,大力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扎实推进四个融合,根植数据共享,耕耘服务融合,用青年之声建设咸阳共青团新生态,为推动共青团改革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切实强化技术支撑实现青年联系零距离
为了精准联系青年、凝聚青年,更加便捷地服务全市广大青少年,团市委在智慧咸阳的基础上,依托青年信息云平台,将青年之声咸阳与全市民政、教育、人社、金融等相关部门数据进行交互共享,共同织就了一张纵横全覆盖、点面全连通的青少年数据网,全面、准确地摸清青年情况。
聚焦找到青年,通过两步走实现对团组织和青少年的精细化管理。第一步建立包括团干部管理、团籍管理等团务工作信息在内的智慧团建数据库,摸清青年情况。第二步积极打造各类基于专业、兴趣、需求的健康圈子,引导青少年通过活动和服务找组织,落实组织归属。
聚焦数据应用,根植青年之声,依托智慧咸阳平台,整合各个方面对青年的服务,打造系统互联、数据共享、服务融合、技术协同的网上共青团。
通过青年之声咸阳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六个一团建新格局,实现团建管理一格通、掌上团务一点通、基层组织覆盖一网通、共青团网上办事、业务管理一站通、维权服务、互动交流12355一号通、青年身份认证及便捷生活一卡通。
通过将青年之声咸阳综合服务平台与智慧党建、智慧咸阳的数据库交互共享,实现银行、人社、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数据比对、碰撞、融合,产生新的大数据应用,让数据说话,用数据服务。
通过将平台的相关数据应用到青少年最需要、最常用的求学、就业、婚恋等领域,为青少年提供精准化、人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在的数据服务,真正实现将团组织部署在云端、管理落实在网端、服务关爱送到手中。
通过智慧团建后台形成的青年地域、年龄、职业等大数据精准分析,为青年之声咸阳精准服务提供可靠的依据,使团组织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青年脉搏。
青年之声咸阳通过系统互联、数据共享、服务融合、技术协同,将团组织部署在云端、管理落实在网端,打通了青年与青年、团组、党政、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联系,重铸了共青团联系青年环节、资源动员环节、评价环节等,形成了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生态闭环,实现了团组织与团员青年的零距离联系。
扎实推进四个融合 为青年之声注入动力源泉
怎么成为一名志愿者?最近几天哪里有招聘会?大学生申请自主创业贷款如何办理?成长的道路上,青少年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直面青少年的成长诉求,团市委聚焦青少年发展的关键领域和突出问题,创新思想理念,扎实推进四个融合,为青年之声注入了动力源泉,进一步提升了共青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好青少年群体,实现了团在你身边。
全力推动团的重点工作与青年之声深入融合。整合团帮青工作力量,让团的工作在平台上安家落户。将选树青年典型、青年创新创业、青少年维权、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等团内品牌工作与青年之声紧密结合,用平台开展工作、展示工作,以活动推广平台。一年来,通过与青年之声内在的、有机的、根本性的融合,团的工作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搭上互联网的速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希望学子爱心与你同行资助贫困大学新生活动中,团市委共资助贫困大学新生4532名,发放了156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以上,创历史新高。
全力推进青年之声咸阳与青年之家融合。把建起来的各类青字号阵地与青年之声全面连接,努力实现服务青年的线上线下一体。截至目前,共建立青春驿站、志愿者服务岗亭、青年众创工坊等六大类青年实体阵地120余处,形成了遍布全市的共青团门店。团组织与青年既可以键对键也可以面对面,共青团社会动员和组织号召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通过青年之声,团市委开辟了青年、共青团、社会组织、党政之间多维度的互通桥梁,形成了一种更高效率的良性互动,并产生了巨大的力量,传递出了当代青年的正义担当,也让德善咸阳这个城市更有温度。
全力推动团内团外融合。大胆运用众筹理念,整合党政、社会、专家等各类资源,延展工作手臂,突破资源瓶颈。12355热线接入12345政府便民服务热线,实现维权服务、互动交流一号通。设立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青少年众创工坊等,在线建立八大类专家智库323人,2016年开展活动200余场次,服务青少年2万余人。
按照根据青年需要、适应青年特点、方便青年参与、有利青年发展的原则,策划和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团工作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单身青年交友联盟2016年开展活动30余场次,参与青年8000余人。累计凝聚青年社会组织92家,仅带着国旗去旅行单次活动就得到了众多青年社会组织的接力参与,获得了545万次阅读和3万次的点赞。通过资源众筹,共青团的青年朋友圈越扩越大,越聚越紧。
全力推动机关和基层融合。在线上实时联系基层,在线下全方位支持基层,让基层不再孤军奋战。通过青年之声,团市委拓宽了项目资源对接渠道,将更多资源投入支持到基层。去年,在团省委青年之声陕西发布班班通项目后的第一时间,团市委通过平台对接联系,积极争取,将全省首家青年之声班班通项目落户国家级贫困县旬邑,为当地的孩子带来了期待已久的移动学习终端和视力保护仪。青年之声陕西和青年之声咸阳对捐赠活动进行了实时直播,2万多人在线观看了此次活动,真正感受到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改变和魅力。
一年来的运行和发展,青年之声工作遵循了互联网的规律和特点,四个融合协调推进,成为全面活跃青年之声的有效渠道。在互联网时代,团市委青年工作找对了路子,迈开了步子。
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 不忘初心引领青年
怎么才能有更好的心态来面对每一天?放宽心态,努力迎接每一天!青年之声咸阳互动交流平台上,一组淹没在各类问题中的简单问答,折射出了一名青少年的成长瞬间。
经历了一年多的成长发展,青年之声咸阳平台访问量已突破640万人次,开展活动7200余场次,覆盖影响青年40余万人,正在凭借自身独特的影响力,逐渐成为全市广大青少年网络活动的大本营。
一年来,团市委依托青年之声咸阳平台,打造了联动政府服务青年项目的工作网,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网格化平台运行机制,把服务和责任落到实处,青年与团组织、社会形成了一个有机互融的新生态,迈出了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的坚实一步。
青年之声凸显了青年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拉近了青年与团的距离,青年的需求及时、高效、精准地传递给团组织,实现了共青团工作的流程再造。过去,团市委策划活动,出现过青年不参与、不喜欢的现象,现在能够精准对标青年需求开展活动,青年全程参与,积极性提升了、获得感更强了。
青年之声倒逼团组织、团干部在工作中提升了能力、转变了作风。过去,青年下班,共青团也下班,现在,8小时之外,登录青年之声,看看青年在说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想想共青团能为他们做什么,已逐渐成为团干部工作生活的新常态。
青年之声改变了共青团的资源动员方式。过去团市委获取资金、项目等支持,需要逐级汇报、挨家挨户化缘,现在,拿着实实在在的项目和需求,因事聚人、聚物。党委政府对团的工作更关心了、社会对团的工作更关注了、青年对团的工作更信任了。
青年之声让团青伙伴关系更加密切,让团干部服务青年更有底气,真正成为了共青团组织牵手青年,感知青年脉搏的心之桥。本报记者 郑苗裔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