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咸阳】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7-03-06 10:03  咸阳日报  字号:T|T

四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一

2013年4月24日,谷雨后的咸阳,满目翠绿,生机盎然。

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开幕,吹响了未来四年的发展号角。

四年时间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直面艰难、披荆斩棘、团结拼搏、克难奋进,迈出了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坚实步伐。

年均增长10.1%,经济总量净增加822.4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继跨上两千亿元、三千亿元大台阶,是2012年的2.25倍,年均增长22.6%;

县域经济平均规模达到139.3亿元,较2012年增加46.6亿元,彬县、兴平进入全省十强县,秦都进入全省五强区,7个县进入全省前30位。

这样的成绩与四年来全市经济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分不开:

四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工业竞争显著提速,源于多点支撑发力:

全市突出以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现代工业体系;

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持续推进1113工程,坚持战略招商不松手;

先后出台电子信息、纺织、能源化工、食品、建材、医药等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形成了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

依托资源优势和龙头企业、科研机构,重点规划发展能化产业集群,并使这一优势资源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拓展,能化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装备制造产业初步形成以秦都、兴平装备制造工业基地为核心,渭城、泾阳、三原为支撑的发展布局;

投资280亿元的CEC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建设速度创国内同类项目之最,G8.6代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台湾冠捷、生益科技二期等19户、投资80亿元的配套项目签约落户,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振兴;

双汇肉制品生产线建成投产,乾县优利士羊乳品生产线项目快速推进,食品工业和现代农业互促并进;

两区两园一基地聚集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达到31个。

随着我市工业经济规模效益不断提升,也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以推动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抓手,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快速发展。

2017年春节,我市兴平宏兴码头、三原长坳古镇、武功姜嫄水乡成为新亮点。其中,袁家村1月30日单日接待游客25万人次,七天共接待游客136万人次,马嵬驿七天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乡村旅游看咸阳已经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同时,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6年双十一当天,武功县网上销售额达到8218万元,在武功的电商平台上,新疆的大枣、葡萄干、酥梨,宁夏的枸杞、羊肉,甘肃的白兰瓜,青海的沙参、雪莲、牦牛肉,全国13个省市的2800多种特色农产品都实现了即时交易。据粗略统计,2016年发货超过5000万单,销售总额迈过20亿元大关。

电商经营主体数量和整体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不断倒逼着企业拉长产业链,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也积极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

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回首过去四年,一个个数字刷新着经济发展的强力脉搏,七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3285.9亿元,是2012年的1.5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09户,比2012年增加308户;

上市挂牌企业42户,78个产品获评陕西省著名商标。我市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605.4亿元,366.2亿元,稳居全省第一;

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238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涉农企业发展到280家,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81.6%,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2.4%。

春去春又回,又是一年盛会期。

丁酉年农历惊蛰,新的历史时期,全市上下将撸起袖子,早字当头,一着不让,不可不歇,瞄准新目标,追赶超越!本报记者 张静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快递出新规 看铜川市相关各方如何应对

    2017-03-06 08:12阅读

    【安康】汉阴县双创办“补短板、强基准、增后劲” 释放创建新活力

    2017-03-04 16:00阅读

    石窟留给宝鸡的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王星

    2017-03-03 18:18阅读

    铜川矿业公司全方位托管照金煤矿

    2017-03-03 10:28阅读

    【宝鸡】标准化厂房招来6个大项目

    2017-03-02 18:06阅读

    安康首例超员入刑案开庭审理

    2017-03-02 10:16阅读

    【安康】紫阳网店销售额同比增长一倍 跑出“加速度”

    2017-03-01 16:0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