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大山里走出的牙雕巧匠 李一珂
葛雷杰是个年轻的雕刻师,牙雕是他的专业。
“滋滋”声响起,葛雷杰的电钻又开始工作了。一盏小灯,柔和的光线照在原料上,眼睛紧紧地盯着原料,随着手上轻微又迅速的动作,原料上的图案逐渐生动起来。
温润如玉却非玉,色泽近瓷却非瓷,图案精巧如玉雕,这就是牙雕。我国诸多工艺美术中,牙雕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象牙属于有机质,表面滑润莹澈如玉,纹理细密规则,易受刀,用之雕刻精巧的器物,即成天然与人工斧凿之美的结合。由于物种保护,象牙禁止流通,于是唯一可以合法销售的象牙商品——猛犸象牙,吸引了不少收藏爱好者。葛雷杰雕刻的就是这种从地下发现的上万年前的猛犸象牙。
说起葛雷杰学艺的故事,要从2004年讲起。当时,17岁的葛雷杰还在家乡陇县下凉泉村。同村的伙伴寻了个到北京工艺品加工厂当学徒的工作,自幼爱好绘画的葛雷杰便跟着伙伴来到了北京。到了工厂,有老师教导学徒加强绘画功底,然后再一点点从基本功练起,光这一件事,就花了三年时间。只有过了这三年,才有机会为雕刻师打下手。葛雷杰说:“目光停留在毫米之间,双手停留在厘米之间,这就是那几年的真实写照。”
2008年,葛雷杰扎实的基本功让他的作品越来越生动。一次,北京象牙雕刻厂的大师李援朝看到了他雕刻的作品《群仙图》,50多个人物在葛雷杰的巧手下活灵活现。于是他相中了这个有灵气的小伙子,收做弟子。有了大师的教导,葛雷杰更加用功,经常研究老师的作品,领悟其中的每一刀。几年下来,他的进步特别大,和老师一起雕刻的作品《百子图》还荣获了第49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2014年“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金奖。
葛雷杰告诉笔者,牙雕讲求神韵,高超的雕刻工艺不仅能塑造完整细腻的造型,更要将人物、动物的神态展现出来。因此,牙雕难就难在一个“灵”字上。
2016年,葛雷杰在圈里有了一定知名度。他回到家乡宝鸡,在石鼓文化城开了一家工作室。在这个名叫卜心雕刻的小店里,他既当老板,又当设计师,更是雕刻师,为喜爱牙雕的朋友私人订制各种牙雕作品。不少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到宝鸡做牙雕?这里不比南方,大家对牙雕的认识并不多。葛雷杰说,正因如此,才要回宝鸡。牙雕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但是掌握这门技术的人越来越少。牙雕的材料是有限的,在其固有的形态上进行创作加工,是非常不容易的。“希望我的坚持,能让更多人了解牙雕,爱上这门精致的工艺。”葛雷杰说。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