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举行“3 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系列宣传活动:30家电商企业承诺不售假
第35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如期而至。昨日市工商局、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物价局等13个部门,在开元商城门前举办宣传活动。执法部门从市民的生活切入,宣传消费热点,现场受理投诉,教市民辨别商品真伪。我市30家电商企业联合发表倡议,承诺守法经营不售假货。
市区经二路开元商城门前,市工商局等10多个部门通过图片展示、商品检测、名优企业公益展示以及受理消费投诉等多种方式,对消费者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并现场提供消费维权及消费体验服务。今年“315”的主题是“网络诚信消费无忧”,现场不少市民都在咨询“网络消费如何维权”的问题。为了给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干净的网络购物环境,当天我市30家电商企业联合发表倡议,承诺守法经营不售假货,商品促销不搞虚假折扣,广告宣传保证内容真实合法,并自觉接受消费者的监督。他们的这一行为受到市民的欢迎。
现场除了教市民辨别真假商品外,市消费者协会还首次发布了消费警示,揭露了网购、预付卡消费、房屋装修、保健品消费4大领域的消费陷阱和注意事项。在当天的活动中,市消费者协会还对全市的十佳消费维权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当天各县也举办了丰富的宣传活动。眉县围绕今年主题,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展板资料图解、焦点案例分析、维权成果展示和群众交流互动等方式对一年来的市场监管、消保维权、商标战略、商事改革、打传双创、质量强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计量器具检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宣传。太白县组织和群众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商家开展活动,尤其对农民关心的农资打假、食品安全防范进行现场解答;岐山县在县政府及蔡家坡管委会设立两个会场,组织20多家单位及16家知名商标企业,教老百姓识别产品真伪,展示查获的假冒名酒、名烟等商品 ;凤翔县组织各成员单位现场教消费者辨别产品真假,向消费者讲解食盐、酒类等多种假冒伪劣商品的鉴别方法和网购注意事项,提高了消费者鉴别真假商品的能力。
此次宣传活动全市共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接受咨询2000人次,现场受理投诉160余件。
本报记者魏薇邵菲菲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