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线路不能满足需求 西安郊区部分高校周边“黑车”猖獗(2)
管理缺失 问题不断
据几个学校学生反映,高校周边黑车普遍存在高峰期涨价、超载、车里加长条凳等问题。记者在交大思源学院附近挡了一个出租车,上车后与陈师傅交谈起来。得知记者的采访意图,陈师傅打开了话匣:“这些高校周边的黑车周末和节假日比较多,这些时间一般管理部门都放假了,管理薄弱些;黑车司机们往往三五成伙,我们正规运营的出租车如在其‘地盘’拉客,很快就有黑车堵在车前不让走,几次以后,我们也不愿意在这里停靠载客了。问及高校附近黑车多的原因,陈师傅说,我觉得现在生活好了,孩子家里给的钱多,与很多学生不愿挤公交有关系。”
在翻译学院的电视塔公交站附近,记者见到许多招揽乘客的黑车司机,每一位学生的价格会控制在10元到20元左右,但节假日车费也会随之翻倍。记者注意到,本应该乘坐六到七人的面包车,乘客在被塞得满满当当后,甚至加上了“长条凳”继续揽客。记者坐上黑车,与司机搭讪,司机告诉记者:“现在生意不好做,车多,一边忙着招揽乘客的同时,也要提防运管部门的监管。”
翻译学院广播电视学系的李同学说:“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出行乘坐‘黑车’,除了日常老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外,学校还特意请来派出所警官对学生进行‘拒乘黑车’安全教育宣传,在学校附近加派安保人员巡逻,杜绝危险发生等。”翻译学院张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只能管到学生在校时间,我们西翻平时都是军事化管理,严禁学生出校,到周末才允许外出。这些学生憋了一个礼拜,到了周末,出行放松一下成了迫切的需求。这里只有一条公交线路,出行太不便,有急事时,我们老师也得坐黑车。”
对于谁来监管黑车的问题,周围群众说,见过城管罚款,但是来的次数并不多。记者调查中发现,一些偏远的学校,根本就是监管空白。
吁请解决师生乘车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观察到,搬迁到郊区并且扎堆建设的各大学城、各分校确实存在着学生出行难的现实需要。因为线路少、趟次少,选择乘坐“方便”的黑车并不是好的选择。一是黑车司机谁都能当,开车技术存在问题;二是一些司机超载、开快车给学生增加安全隐患;三是黑车司机身份不明,学生出行隐患增加。西安是高校云集的城市,随着各高校郊区化,群众与学生有出行需求下,黑车“应运而生”。它破坏了市场的秩序,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需要打击、管理和引导,做好学生出行安全的“最后一公里”。记者 罗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