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擦亮”特色促发展
本报特约记者 吴燕峰
阳春三月,“中国山茱萸之乡”佛坪县10多万亩山茱萸金花竞放,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仅3月18日“茱萸花海踏春游”活动启动当天,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长角坝镇沙窝村就接待游客近千人,其中来自西安、汉中的旅游大巴13辆,有的游客在小山村游玩时,已与农家乐商定下次来村长住的计划,这是该县以花为媒引爆春季生态旅游的一个缩影。
一个人口仅3.5万人的山区小县,如何在生态旅游百舸争流的局势下突围、发展?该县立足大熊猫、山茱萸等优势生态资源,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实施“旅游强县”战略,抢抓西成客专、引汉济渭、脱贫攻坚等项目、政策机遇,全面扩容提质、完善功能,以大手笔、大项目、大气魄办大旅游,打造全域旅游富民强县,打响了“古道明珠、静美佛坪”旅游品牌。
大手笔绘就大蓝图。该县规划部署、项目带动、城乡统筹、联创联建,全力构建“一轴两翼三环四区”全域旅游新格局,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平安示范县等,县城区床位达到2600个,接待容纳5000人用餐,熊猫谷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建成省级生态镇6个,市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长角坝镇被命名为陕西旅游特色名镇,沙窝村、王家湾村、耖家庄村等荣膺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或休闲农业示范点,餐饮住宿、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快速崛起,发展农家乐特色服务区1个、农家乐40多户,核心景区、品位县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芳容绽放。
大项目实现了大带动。近年来,该县持续实施交通道路、市政功能、集镇建设、美丽乡村等涉旅重点项目建设,大河坝集镇、东山公园、山茱萸现代农业园区、108国道二级路改造、东凉路和两大路旅游环线、县城山体灯光秀和水体景观、老街改造、旅游服务中心等一批涉旅项目建成投用,秦岭·瑞士小镇、秦岭雉类研究基地、天境文化小镇等特色初现,全县城乡频添新景,旅游配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打造了国宝观赏、休闲观光、科考探险、宗教礼佛、森林探秘等近10条旅游线路,带动了三产发展,惠及各行各业。
“十二五”以来,全县围绕迎接高铁时代实施项目110多个,完成投资14.47亿元。去年,生态旅游产业施工项目达4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2亿元,拉动全县投资增长11.44个百分点,生态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实现产值4.395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居全市第一。
大气魄推动大发展。该县驻足秦岭、放眼世界,着力打好“熊猫牌”“生态牌”,挖掘秦岭四宝、生态人文、民风民俗、非遗等原生态文化,开发大熊猫等旅游纪念品、农家香等系列农土特产,先后创作出版《佛坪等你来》《我的秦岭邻居》“佛坪三书”、生态旅游歌曲集等,《熊猫家园俏夕阳》《茱萸酒韵》等本土特色文艺节目、文艺人才登上北京水立方、省市春晚舞台,当地摄影佳作也多次斩获各类国家级生态摄影大奖,组建文艺团体、举办文学采风活动、编辑出版文化期刊,连年成功举办茱萸花海踏春游、秦岭大熊猫旅游节暨音乐节、秦岭生态摄影、熊猫家园·美味佛坪等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比赛,积极参加西洽会、旅博会、丝博会等推介特色,全方位、多平台提升对外知名度、美誉度,为全域旅游注入文化之灵魂,促进可持续长远发展。
五年来,该县生态旅游产业一路飘红、强势发展:累计接待游客253万人次、旅游创收10.6亿元,生态旅游拉动三产为全县GDP贡献增至三成以上,其中去年接待游客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25%,生态旅游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有力引擎。
今年,该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将全域旅游15个方面72项重点工作、9个方面89个重点建设项目细化分工,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等,持续提高生态旅游的承载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目前,重点项目集中开工16个,计划总投资10.3亿元,年度投资7.1亿元,其中涉旅项目占六成以上,全力加快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第三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步伐。
秦岭深处,佛坪正在以小县要办大旅游的大气魄,绘就着全域旅游蓝图,迎接高铁时代,为真美汉中、真美陕西增色添彩!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