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面冷心热 ■本报记者 张琼
从泛舟之役援助晋的老秦人,到现在无数助人为乐的西府人,古道热肠未改。
“冷”是西府人的一个性格特点,表面上给人冷冰冰的严肃感,不好接近。但是经过长时间相处了解之后,人们会发现西府人心热,乐于助人、慷慨仁义,就像一个热水瓶,外壳冰冷,内胆滚烫。尤其是西府男人对待妻子儿女时,更是不苟言笑,“宁给个好心,不给个好脸”。
其实,细观秦始皇兵马俑中秦俑的表情,也可以发现秦人“面冷”的特点,这些秦国战士浑身毫无脂粉气,脸庞宏阔周正、眼神刚毅果敢、表情冷峻庄重,我们似乎能在秦俑身上看到今天老陕的影子,不同于现在娱乐圈流行的“小鲜肉”“花美男”,陕西男人粗枝大叶、朴实沉稳、庄敬实诚,当然,这也随之有了过于倔强、一根筋认死理、保守等性格缺陷。
心热仁义这一点,在数千年前的秦人身上已有展现。晋惠公夷吾即位后不久,晋国就遇到了灾荒,这时晋惠公想到了秦国,向雍城的秦穆公开口买粮。但晋国这个请求有点不好意思张口,为啥呢?因为当年秦穆公派兵护送夷吾回晋当的国君,当初夷吾答应给秦送五座城池作为报答,结果夷吾即位后,耍赖皮没给秦穆公给城池。有这一档子事,晋向秦开口买粮时,部分秦国臣子建议不要帮晋惠公,这家伙没诚信。但仁义的秦穆公还是听取了蹇叔和百里奚的建议,给晋国运粮,晋国老百姓是无辜的,不能见死不救。于是载着万斛粮食的粮船从雍城出发,运粮给晋,史称“泛舟之役”。
秦穆公以德报怨、施恩不图报,仁义!并不是人人都有这种胸怀和热心肠的,后来,秦国也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向晋国买粮,这个晋惠公不但不帮忙,反而趁秦国发饥荒派兵攻打秦国。那就打,结果晋惠公被秦军给活捉了。
及至今天,助人为乐、慷慨仁义的性格依然存在于西府人身上。在去年2月中旬至4月中旬,我市接连出现了10多起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故事:靳晓东在宝鸡周礼文化主题公园内,救起一对坠湖的婆孙后悄然离开;侯天祥、李海啸、王凯在石头河水库救起两名落水儿童,侯天祥体力不支牺牲;王旭东及其女友李晨阳在引渭渠成功救助一名落水男子……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一座有英雄的城市。”
数千年前,老秦人慷慨仁义,如今,西府人古道热肠,这也许正是周礼印在秦人身上的痕迹,也是秦人留在西府人血脉里的性格基因。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