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留在西岐大地上的好名声——略忆曹澄文同志二三事
吕元亨
曹澄文同志是河北高阳人,上世纪60年代曾在原宝鸡地委任过组织部长,1970年被组织派往岐山,曾任县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县委书记等职,时长约3年。时间虽短,但却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典型事迹。
善于在生产第一线发现先进人物
由于他当过组织部长,具有慧眼识人的本领,往往能在生产第一线发现先进典型。1971年冬,他去渭河南岸的曹家公社检查农田基建、平整土地等工作。曹家公社位于秦岭北麓五丈原下的深谷之内,三面环山,耕地多在山坡之上。当他徒步登上沟西侧的原上时,发现这里修了大片大片质量很高的梯田,在平整土地的现场,他看到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脱去上身棉衣,挥汗如雨,正和群众热火朝天地修建梯田,走近一看,此人是公社党委副书记徐志义,他当即受到感动,问老徐这百数亩梯田都是你带领群众干的吗?老徐不好意思地说:“我劳动惯了,坐在机关心里闷得慌,跟群众一起干,觉得痛快,这点成绩算不了什么。”曹主任说:“像你这样的脱产干部,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是山沟沟里有人才啊!”回到县里后,他曾多次在干部会上表扬过老徐的实干精神,说我们的干部都像徐志义那样,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后来老徐退休后在水利局当了门卫,把院落门前打扫得十分干净,又成了模范门卫,我常去门房看报,我对他说:“曹主任走迟些,早把你这个‘死认真’提成局级干部了。”徐志义笑着说:“曹主任早放出风,准备调我到水利局当副局长,人家都说,我是曹主任眼中的红人,这话一点都没说错,像我这个只念过几天书的大老粗,历任县上领导就没人看上过,曹主任可谓慧眼识人啊!”
1972年“七一”前夕,曹澄文同志骑车来到原马江公社楼底大队,这个大队是原蔡家坡公社的典型,当时挑大梁的是大队党支部书记赵志岐,曹澄文同志在搜肥现场找到了他,拍着他的肩膀说:“好好干呀!‘七一’到了,你带领群众给党的生日献个厚礼啊!”听了曹主任的话,赵志岐在全大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搜积肥运动,挖了几个涝池的淤泥,打了许多陈墙锅炕,给1000多亩麦田备足了底肥。约等了三四个月时间,县上又在南原片召开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会,部署冬季农田基建工作,赵志岐是当然的参会者。当他走到会场入口处,迎面碰上了曹主任,曹澄文同志握着他的手说:“我在这里等你多时了,今天你要在会上做个表态发言。”老赵心想他与曹澄文同志只见过一面,他怎么把自己记得这么牢,他激动得一口答应了下来,他的表态发言,为冬季农田基建拉开了序幕。
关爱下属 情同骨肉
曹澄文同志对待下属十分关心,有海纳百川、肚里撑船的气度和风格,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仅以我为例就可说明。1971年工资调改,按政策规定,我应当调两级,但单位领导因我拒绝他把家属迁入单位挤占公房便蓄意报复,坚持只给我调一级,为此我找到了曹澄文同志,他听了后说:“工资多年未调,你的工资又低,这事我给工资办说一下,给你批两级工资,你再不要找谁了。”不久,工资办就按他的指令下了文。1981年春的一天,我骑自行车去单位上班,走到县委门前,曹澄文同志在对面招待所门口向我招手,我到了跟前,他问我现在干什么工作?我说,在单位写材料,他说,你要放开眼界往大处看,不要为眼前的得失而伤害健康,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要我把他的话转告其他几位同志。在去单位的路上,我想他已经离开岐山好多年了,现在是宝鸡市的副市长,心里仍然惦记着当年给他出过绵薄之力的“马前卒”(两次参与征兵、推广优选法等),真是一位思想道德高尚的好领导。
廉洁自律 拒收礼品
曹澄文同志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从不多占国家的一分一厘,拒绝接受礼品。1972年春节前夕,因猪肉供应紧张,原马江公社党委书记刘某派人给他送去6斤大肉,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家里就我和老伴,吃不了,还是拿回去吧!来人只好将礼品带回。他从不动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私。他的女儿初中毕业后,被刘家原农场招去当了农业工人,儿子报名参了军,老伴一直当家属。
曹澄文同志在岐山任职期间,正值“文革”后期,派性的余波尚未消除,影响岐山政局,但他能洞察形势,左右平衡各个派系,抵触极左路线的干扰,团结依靠老干部等各种力量,使岐山的政治形势日趋稳定,显示出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领导艺术,取得了革命工作和经济建设双丰收。
如今,他虽然逝世多年了,但他遗留在西岐大地上的典型事迹依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着,群众的口碑是永恒的纪念。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