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汉中】手印,重重按在脱贫退出同意书上

2017-03-30 12:02  汉中日报  字号:T|T

本报通讯员 肖军

2016年5月16日,南郑县红庙镇群福村贫困户黎顺华从喜神信用社的大厅里走出的那一瞬间,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这一天他还完了信用社的最后一万元贷款,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

今年46岁的黎顺华,原来是村里响当当的富裕户,压根儿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贫困户。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来到山西大同一煤矿,为人正直、踏实上进的黎顺华很快当上了班组长,媳妇汪佳珍身体也健康,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几年下来,不但有了积蓄,而且在老家群福村修起了一层三间的楼房,从半山腰上搬到了交通便利的211省道旁,告别了四面透风的土坯房,让村民们羡慕不已。

2007年后,煤炭行业不景气,一月的收入只能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开销。他决定返回故土,凭着自己在外打拼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和积蓄,做个小生意养家糊口问题不大。

2008年大鲵行情不错,他花6.3万元买回69尾大鲵,盘算着大鲵一产卵,家里又是一大笔收入,可养了四五年一个卵都产不出,大鲵市场进入“寒冬”。无奈之中,他将大鲵有的送人,有的招待亲朋好友,只卖了7000元,几乎血本无归。

养殖大鲵无果,听说有人养牛发财,自己也来!头脑一发热的他,花了10万多元高价买回了20头小牛。结果,牛吃了他人的庄稼、赔钱,牛摔下山、贴钱,气得他尽管要赔3万多元,也狠心卖了剩下的牛。

折腾好几次,回头钱的影儿是一个子也没见着。心灰意冷之际,屋漏偏逢连阴雨。正在干活的一天,他觉得看啥东西都很模糊,到医院一检查,一只眼睛视网膜脱落。医生说到上海花20多万可以治愈,没去、怕贵。夫妻商量后,花了2万元保守治疗,老黎把积蓄拿出来,才勉强渡过难关。

谁知天意弄人。2013年,妻子汪佳珍得了动脉血管瘤,要到西安做手术,老黎向亲戚和朋友借了个遍,又在信用社贷了3万元,才勉强凑够了医药费。“我活的这是二世人了!”他媳妇说。

一系列沉重的打击,让他从当年响当当的富裕户,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一刻,这位坚强的巴山汉子,眼眶里泪花直打转儿。

“不能向命运低头,不能在那里等靠要,要用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

凭着原来在外带工的经验和良好的人缘,他组织队上的劳力找活干,包联干部也帮着四处联系。邻近的四川南江县搞景区修建、211省道修路、县上大汉山、龙头山开发,只要哪里有活干、哪里能挣钱,他就和工友骑着摩托车早出晚归,忙活干。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奋力地摆脱着贫困的命运。

2014年初,县镇往村里派来了“第一书记”和市、县、镇三级干部组成的扶贫工作组,黎顺华家也多了一门“亲戚”——结对帮扶干部,他们挨家挨户摸实情、问困难,与村民们一起合计脱贫办法。

根据黎顺华家的实际情况,扶贫帮扶工作组为他家制定了对应的脱贫措施:近期,养土鸡180只;中期,在周边地区干零工;远期,安排了打扫观景台卫生的公益性岗位,种植核桃20亩。

靠着自己的发奋努力和勤劳的双手,黎顺华一家人均收入终于迈过脱贫线大关,在脱贫退出同意书上按上自己重重的手印,成为镇上第一批脱贫的贫困户。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商洛】自主管理渐成柞水考量干部“试金石”

    2017-03-30 10:24阅读

    【咸阳】全市开展“创选评”竞赛活动

    2017-03-29 20:10阅读

    著名相声演员苗阜来商洛市采风

    2017-03-29 12:04阅读

    【安康】江北办开展“学雷锋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2017-03-28 16:02阅读

    【咸阳】心理咨询志愿者心理帮扶贫困儿童

    2017-03-28 08:05阅读

    实施“会展+”战略 西安市全面推进全域会展

    2017-03-27 10:53阅读

    【商洛】商南出台党建“八类人员”管理新规

    2017-03-25 08:0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