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试验区揭牌在即 将有力助推大西安建设(2)
区块调整背后
从一开始,陕西自贸试验区的方案在一直调整之中,从最初的“省、市各一套方案”,到以“杨凌、高新区、空港新城、国际港务区”方案,到最新的涵盖“杨凌、空港新城、国际港务区、高新区、经开区、灞生态区”的方案,历次方案的调整,也反映了上述区域为加入自贸试验区版块所显示的激烈竞争程度。
在去年的媒体报道中,陕西官方承认的申报自贸试验区的区域,包括了西安高新区、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和杨凌。这四块区域各有特色,按区域布局划分,西安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航空制造等特色先进制造业基地,集聚与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现代服务业。
西咸片区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以及能源合作为重点,重点发展临空产业、能源金融、服务贸易等产业,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服务贸易创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开放合作门户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杨凌片区重点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农业金融、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机械装备制造、良种繁育、大宗农产品贸易、农产品物流等产业,建设全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李生荣表示,自贸试验区面积不能超过120平方公里,片区不能超过3块,陕西方案最终确定就是依照这个原则。
在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看来,陕西自贸试验区方案的调整,是进一步完善方案的过程,把陕西资源禀赋较好的开发园区放进自贸试验区,将会增加自贸试验区的实力,对“一带一路”上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