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试验区揭牌在即 将有力助推大西安建设
陕西省商务厅近日传来消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筹备工作已进入尾声,近期即将揭牌。
据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生荣透露,陕西自贸试验区试验区将有三大片区组成,即西安片区,杨凌片区,西咸片区。
“具体每个区块的包含的范围目前还没最后确定,最终的方案将在挂牌时对外公布。”李生荣说。
“但不管如何,陕西自贸试验区中的西安区块和西咸区块,将会有力地推进目前的大西安建设。” 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亚欧大陆桥物流专家委主任、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表示。
主打国际合作牌
“目前,陕西自贸试验区区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生荣告诉记者,中国(陕西)自贸试验区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等待相关流程完成、得到最终批复后即将揭牌。
据了解,去年8月陕西自贸试验区获批。9月,省政府决定由省商务厅负责陕西自贸试验区的筹备工作。形成总体方案(初稿)后,去年11月底,自贸办赴北京集中对接总体方案(送审稿),省商务厅组织工作人员编制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据了解,目前确定了三大片区,相关区域范围仍有待最终批复为准。
记者获悉,在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中,各自贸试验区特点各异,贸易、港口、航运物流、地产、金融等板块将受益于自贸试验区扩围。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此前表示,7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进口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以现有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题,结合地方特点及战略需要,增加差异化试点任务。
据了解,陕西自贸试验区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此前表示,“将根据第三批的7个自贸试验区所在省份具有的独特优势和诉求,专项制定每一个自贸试验区的整体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更广泛的领域里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按照目前的设计方案,方案的亮点在于行政审批改革和“放管服”创新。“放”包含简政放权,即将发布的新版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现有122项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大幅缩减至93项。目前我省48个省级部门共有行政许可项目363项,本次共下放省级审批行政职权217项、市级103项到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相关管委会;“管”是健全信用体系,包含放管结合,体现事中事后监管;“服”是坚持优化服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比如一口受理综合审批、设置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等。此外,还将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总体方案包含推动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构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探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等。
李生荣表示,陕西此前已学习了其他自贸试验区的先进经验,对标先进做法、通过高标准设计探索全新的“放管服”体系,按照方案批复,联合园区,通过咨询机构评估进行案例探索,通过创新模式做出可复制的经验和方案。比如,建设三大金融开拓领域,设立中外合作基金,设立资产证券化转化平台等。他建议,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其实可以对标福建,因为两个省份在经济、人口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都是丝路起点省份,目前差距就在开放指标还不够,所以建议陕西推进开放程度,重点吸引跨国公司进驻或开展合作,因为跨国公司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杆之一。
日前,陕西印发《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准入“多证合一、多项联办”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西安、杨凌、西咸等地开展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准入制度创新,整合区内行政审批、备案事项,推进“多证合一、多项联办”审批模式,推动陕西自贸试验区快速发展。
根据《方案》,自贸试验区准入制度创新需遵循“四个统一”:统一材料规范、统一审批流程、统一服务模式、统一数据应用。推进自贸试验区快速发展实行“一厅办结”工作模式,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登记备案全程电子化。整合15项涉及企业登记备案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等事项“八项联办”,全力推动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