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安康】传统文化体验之旅之蒲溪炕炕馍

2017-04-10 18:01  安康日报  字号:T|T

1.jpg

(通讯员 魏永贤 胡理平 屈方园)在安康汉阴蒲溪镇316国道边,61岁的陈善清和妻子张德荣早早地起来,将木炭放在铁鏊里开始生火准备烘烤炕炕馍。乐度春秋人间自有千般味,巧做日月顺手撒就满天星。这是陈师傅家门口的一副对联。

1982年陈善清和张德荣结婚,婚后夫妻俩就在家里做炕炕馍,每天早上7点开始做,一直要忙到晚上7点,要是遇到节假日,来买炕炕馍的人多,则要加班到夜里11点。平均下来一天要做四五百个炕炕馍,一年的收入有十多万。陈善清一直记着爷爷和他说的话:做人做炕炕馍都要诚实,把炕炕馍做好就能养活一家人。

老陈家现在用来烘烤炕炕馍的铁鏊有上百年历史了。陈善清17岁初中毕业就跟着爷爷做炕炕馍,一直用爷爷传给他的古法做传统的炕炕馍。蒲溪是陕南炕炕馍的起源地,为了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美食,陈师傅带出徒弟上百名。

汉阴炕炕馍的起源:明成化年间,汉阴的温氏要为赴京赶考的儿子准备干粮,温氏在案前忙于和面,一不小心将菜油碗打翻,油浸入了面团中,迫于时间她只好用油浸过的面团作为原料、加芝麻、五香粉、食盐,擀成薄饼放入锅中炕熟。不料炕好的饼口感竟意外的香酥诱人。温氏儿子赴京路途虽远,饼却没坏,还收获无数赞誉。儿子返乡后鼓励母亲将酥饼发扬光大,于是母亲便到临近的鄢家店渡口(现蒲溪镇)做起了卖饼的生意、炕炕馍诞生。

做炕炕馍苦,尤其是结婚有孩子后,夫妻俩是拼着命做炕炕馍,2000年炕炕馍在当地卖得不好,他们便背着背篓坐班车到安康城里卖,一次背2000个炕炕馍,3天卖完后赶回家再做,常常是做到鸡鸣天亮,做够2000个又进安康城卖,就这样往返着,坚持卖了5年。张德荣说:当时曾想放弃炕炕馍干别的,但他总说干啥都要坚持。 夫妻俩不但坚持下来了,如今做炕炕馍已成了他们最喜欢的事。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安康】白河"桃花仙子"选秀复赛20强出炉

2017-04-10 16:07阅读

西安一城改小区强收高价垃圾费 物业称到哪都得交

2017-04-10 11:07阅读

【咸阳】百场家电维修进社区 百人志愿服务暖人心

2017-04-09 22:03阅读

西安儿童医院急诊挂号必须带孩子遭质疑:生病了还折腾人?

2017-04-08 12:07阅读

【汉中】文明春风润城乡

2017-04-07 12:32阅读

【安康】用微信支付收款 人货分离贩毒被抓

2017-04-06 18:06阅读

【宝鸡】野菜虽好不可多吃 医生提醒:大部分野菜属寒凉食物

2017-04-06 10:5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