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柔肩撑起多灾多难的家——高新区八鱼小学教师康亚红孝老爱亲的故事
本报记者过奕辰
日前,公益微电影《小弹球》在市区高新三小首映,影片讲述了一位命运坎坷的女教师与命运搏击,笑对人生,播撒爱心的真实一幕。现场许多师生都被女主角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这部电影的人物原型是高新区八鱼小学教师康亚红。三十六年来,尽管命运折磨着她、考验着她,但她依旧用一颗善良的心,用不离不弃的亲情,支撑着一片天。
现实中,她能像励志电影一样,收获一个完美的结局吗?近日,记者与康亚红老师深入交流,采撷到她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生于特殊家庭六岁娃早当家
1981年,康亚红出生于八鱼镇高崖村一个特殊的家庭。她的姥爷患有精神疾病,姥姥是聋哑人,母亲是独生女。父亲从未念过书,改姓到康家做了上门女婿。
康亚红两岁时,母亲生下了弟弟。谁知命运捉弄,弟弟刚出生不久就在母亲的怀抱里夭折。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自此患上精神分裂症。从康亚红有记忆起,父亲就常年带着母亲在外求医。
几年后,家里又添了个妹妹,一时经济压力大增,但父亲却笑对生活中的苦难,用爱心经营着这个家。受到父亲坚毅性格的影响,康亚红比同龄人懂事早,六岁起就承担了家里大部分家务活。
高崖村位于塬上,农田很分散,康亚红每次种地都要翻山坡、走沟坎,步行十多里路。她体贴父亲,总是默默地挑重活儿干,劳作压弯了她的脊背;她疼爱妹妹,节省的钱都给妹妹,俊秀的她从未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她的姥姥是聋哑人无法和她交流,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她就把牛儿、蓝天当作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干活就当锻炼身体。妈妈失去了儿子,我就给她做儿子!”她总以这样乐观的心态鼓励着自己。
父亲脑梗病逝打工供妹妹上学
苦日子给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在岁月的磨盘上,康亚红不停地与命运抗争,带着不服输的勇气生活,因为她心中有个信念,“家人在,就是幸福”。
1997年,父亲患脑梗导致半身不遂,卧床不起。突发的变故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不少村民劝正在上初中的康亚红早点嫁人,减轻家里的负担,上门提亲的人很多。康亚红的心理也因此悄然发生变化,虽不想嫁人,但也几次想过放弃学业。细心的父亲观察到她的变化,从不发怒的父亲,当着康亚红的面,将一拨拨提亲的人轰了出去,说:“无论再难,我都要让娃上学!”
父亲的坚持让康亚红再次鼓起勇气,她复习一年,考入石羊庙中学。那时,她每天啃馒头咸菜,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周末是她最期待的日子,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回家,就为快点照顾父亲。
2001年,康亚红如愿考上市区一所学院的会计专业,完成了父亲的心愿。她期盼自己毕业挣钱,让父亲早日享福。可才上了一年学,她就接到父亲病逝的噩耗。
对于一直把父亲当作精神支柱的康亚红来说,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可为了不让母亲犯病,为了让妹妹安心上学,为了让年迈的姥姥不伤心,她对自己说:“我千万不能倒下,要坚持住!”她强忍着悲痛的泪水,在邻居、亲戚的帮助下将父亲安葬。
自此,康亚红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她种苹果树,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拼命打工,赚钱供妹妹上学,维持全家人的生活。
担心母亲走失她就带着妈妈上班
2006年,母亲康三爱犯病次数增多,每次犯病就不睡觉,胡言乱语,经常有轻生的举动。当年初春,倒春寒的天气,康亚红周六加了一天班,晚上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中,这才听邻居说,母亲已经两晚没回家了。“这么冷的天,母亲能去哪儿?”康亚红焦急万分,立即想到母亲可能是去了几公里外父亲老家的村子。她抓起手电筒就飞奔而去,此时天空竟飘起雪花,泥泞的土地弄脏了她的鞋子。她顾不上这些,只想快点找到母亲,然而找了整整一个晚上也没找到。
第二天,朋友帮她报了警,还帮她印制了500份寻人启事。高崖村村委会也给予她帮助,开动员会号召村民帮她找人,将寻人启事四处散发;善良的同学借给她600元,她用这笔钱在电视台发了寻亲启事。那些天,她走遍了周边镇街的每个角落,不愿放弃一丝线索。也许她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一周后,康亚红接到线索,母亲已被虢镇的好心人家收留。
母女重逢,康三爱犹如孩童般,一下子扑进康亚红的怀抱。“亚红,你咋才来接我呢?”母亲的这句话,让她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她这才知道她在母亲心中的分量,她再不愿失去母亲。
2007年,康亚红到苇子沟小学任教,为了防止母亲再次出走,她就在学校旁边的村子租房和母亲一起住。为避免母亲有三长两短,她叮嘱开商店的邻居帮忙照看,她有时间也会抽空回家看看。有一次没看紧,母亲回到高崖村,从20米高的崖边跳下,摔碎盆骨,深度昏迷。康亚红借钱将母亲送往医院救治,日夜守候在病床边。她一遍遍给自己鼓劲,“母亲还没享过我的福,不能让家就这么散了!”她不停地呼唤感动了医生和护士,一周后,昏迷的母亲竟然奇迹般苏醒。
凭借不离不弃的孝心和爱心,康亚红一次次使母亲化险为夷。如今母亲病情已经稳定,好长时间没犯过病。美丽善良的康亚红,也如她的名字一般,闪耀着夺人的光彩。
学校里,校长表扬她,“对工作热情敬业,对学生一片爱心”;学生们爱戴她,愿意和她交心。家里,阳光高大的丈夫细心呵护着她,他们6岁的女儿活泼懂事。
每当别人提起她深爱着的学生和家人时,内向拘谨的她,脸上总会浮现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先苦后甜”,康亚红时常用这个词概括自己的人生之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