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让脱贫攻坚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
本报评论员
到2020年全面脱贫、同步小康,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是我们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言必信,行必果。距离2020年还有寥寥几年,为了实现这一承诺我们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对于一场硬仗而言,最后一段征程往往是最艰巨的,要打赢这场硬仗,要拼、要冲、要稳,更要坚持不懈、背水一战。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牵住“精准”这个牛鼻子。汉中是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程度深、攻坚难度大。推进脱贫攻坚,不能因为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就丧失信心、畏缩不前,更不能急躁冒进、浅尝辄止。要认识到脱贫攻坚要实现的不是“多数人”“大概齐”的粗略脱贫,也不是某一时段越过“贫困线”的暂时脱贫,而是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名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真正脱贫。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刻认识扶贫脱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挺起腰去面对、担起责去思考、沉下身去落实,不搞短平快、大呼隆、急于求成的被扶贫,而是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都要算好明细账,把“精准”落实到扶贫脱贫工作的全过程。脱贫攻坚成败系于实事求是,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形式主义,只有练好脱贫“绣花”功,一针一眼、力有所指,因人因户、对症下药,才能啃下脱贫攻坚的硬骨头,确保精准发力、落地见效。
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带着真心真情帮扶困难群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脱贫攻坚要讲责任,更要讲感情。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推进工作的力度就有多大。如果不带真感情,就可能把扶贫攻坚当任务来完成,送送东西、做做样子,这样的扶贫得不到群众真心拥护和认可。对贫困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人,就能真正沉下身子,听听他们要什么,看看他们缺什么,想想自己帮什么。心越走越近,人常走常亲。开展扶贫工作,如果都能用真心、动真情,把扶贫对象当亲人,就会真正为他们设身处地想事谋事、亲力亲为,一件事一件事地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带着最真切最深厚的感情,把贫困家庭的事当自己的事,不仅为他们制定计划、提供技术、帮扶资金,从物质需求上强起来;更帮他们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从精神上使他们强起来。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脱贫攻坚关系到百姓的致富期盼、党的为民情怀、国家的长治久安,脱贫攻坚战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真心重视、真情投入、真抓实干,保质保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向人民群众兑现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