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不负时代重托的飞越
校园网站、校园电视台、数字校园、掌上校园、微校园、家长QQ群、校校通一个个新颖的名词近年来在渭城区的校园内被一次次叫响。日前,省教育厅对全省首批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进行验收,该区八方小学顺利通过,成为全市4所校园信息化工作的优秀代表之一。
该区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三机一幕进入校园装备,到后来的 电子白板教学系统进课堂,信息化建设紧追时代步伐,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打下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其中,该区涌现了八方小学、风轮小学、道北小学等一批 信息化发展名校。
现如今,走进渭城的一座座美丽的校园,学生们兴致勃勃坐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花一草,科学实验,都能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再不像从前对着黑板上课,而是比较宽松的坐在多功能椅子上,边看边记,少了干涩的说教,多了画面与音乐,在光、声、电的结合下,一堂课的知识容量大增了,学生掌握更快了,剩余的时间是提问在多年的信息化实践中,一批学校形成了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并在教学中逐步建成了一整套成熟、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使用制度,使信息环境下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记录、有奖惩。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该区将资金投入的着力点放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推动与发展方面,一方面为保证课题研究技术支撑的需要;另一方面为不断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需要。
学校引入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后,为充分发挥它强大的交互性优势,使教师从生疏畏难的情绪中走出来,分时段,由浅及深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为推动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在赛教活动中,把电子白板的应用当做评分的重要内容,把学生的学设计到整个课堂的各个环节。学校采取校内公开课、青年教师赛教课等形式,突破了教师使用上的瓶颈,使广大教师逐渐有意识的应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保证了信息设备规范、顺畅、高效运行。
该区的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八方小学,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积极引入,目前,该校课件应用已经成为各个学科课堂教学的标配,信息设备每天使用率达到了100%,教师真正使系统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教师通过人人通平台向学生发布微课,利用作业网进行作业布置评价,通过QQ群平台向学生发布开放式题目,让学生展开讨论,举办面向全体学生,每年一度的电脑竞赛活动,为学生在每个楼梯拐角放置触控式阅读机;带领学生走进银行、走进机场体验人机交互系统的方便与快捷通过引入、体验,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桎梏,使教的方式变得多元化、多样化。
信息化工作在全区的深入开展,在全体教师的思想中象是扔进了一块石子,激活了大家对课堂教学的新认识,产生了许多新尝试,广大教师从思想变到行动变,从行动变到状态变,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也正是大力推动信息化工作的根本所在。
本报记者 景东旭 通讯员 雷一鸣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