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渭南】大荔背花锣:繁“花”似锦 铿锵之声依旧

2017-04-21 14:01  兵马俑在线  字号:T|T

缀满刺绣作品的背花

背花锣表演惊艳亮相

本报记者杨晓妍

出了大荔县城,顺着东南方向走上不足4公里,就到了西里村。早春时节,这个位于洛南沙苑地带的村子,被一阵阵锣鼓声打破冷寂,让村庄充满了欢乐与喜气。孩子们一边兴奋地叫着“背花锣”“背花锣”,一边穿越村道,循着打击乐声聚拢。大人们也都个个笑开了颜,不约而同涌出家门寻声而去,任由熊孩子们肆意奔跑。

在村中的开阔处,二三十个约莫四五十岁的汉子,背着绚丽多彩的背花,忽而由纵队并列排成,时不时地倒步、转身、闪动背花,舞动身体。远远望去,绚烂的背花随舞步闪动,忽如繁花似锦。一舞奏罢,早已是大汗淋淋的男子意犹未尽。“这可是我们的先人留下的宝贝,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背花锣在社火表演中,是接药水这一环节中与花苫鼓、差伞、大钗同时舞蹈的一种行进式民间活动形式。锣手背着背花,随着慢流水乐谱节拍,倒步、转身、闪动背花,整组表演队伍舞蹈动作乍看花团锦簇,舞姿翩跹,细品似乎都在遮蔽保护锣手背后的接水楼。锣手面向花苫鼓敲响大锣、而后左右侧身相继敲响大锣,充满阳刚之气。舞蹈寓意深刻,表达了人们祈福、驱邪、酬神之意。表演中,背花随舞步闪动,一时间有种恍惚的幻觉突然蔓延开来,易奇易幻,颇有神秘之感。

如此神秘的背花锣,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当然,这秘密是指“背花锣”从哪儿来,为什么叫“背花锣”。听当地村民说,在大荔沙苑一带,有关背花锣的来历有着三、四种说法。有人说它源于元代,随着当地娘娘庙传说而兴起的古会产生;有人说它源于唐代,由归乡的本村商人创建,感恩曾在此地济世救人的药王孙思邈。各种说法,有的颇有创意,有的颇有所依。其实,谜底就在于,搞清楚“接药水”究竟是什么?找到答案,谜就破解。

年逾五旬的田养龙,有着数十年的背花经验,也是村里背花锣演出的组织者。他说,背花锣可是西里村的“绝活”,和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药王孙思邈从耀州孙家塬出发,到华山采药经过沙苑一带,为当地百姓施药治病,不图钱财。当然,西里村的先民们,也曾受到恩惠。这让纯朴善良的百姓们感恩不已。每年二月初二前,都会有村民前往药王的家乡取“神水”,以求祛病安康。虔诚的取水人一直从200多里以外的耀县,将“神水”背回村中,村民们舞起花背锣,敲起花苫鼓,撑起差伞,浩浩荡荡迎“神水”。于是,有了“接药水”,背花锣也成为村民在祈雨和接药水中,用舞蹈与神灵沟通的一种形式。

如今在西里村,依旧能发现人们尊奉药王的痕迹。要是闲来无事,你可以在村中逛一逛,很快会发现,在局促的村庄中依旧保留着三座庙宇,庙里供奉着关帝爷、药王爷等各路神圣,祈求风调雨顺、健康平安。田养龙说,就连在和邻村接壤而建的娘娘庙里,也敬奉着济世救人、医德精诚的药王爷。

乍一听说,你肯定会悄悄犯嘀咕:为啥会叫作背花锣?究竟背的啥花?在背花锣表演者拉祥家中,看到一副高约1.5米、宽约1.2米,用竹子制成的背花时,琳琅满目的刺绣作品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背花有正反两面,正面缀满刺绣作品,反面则缀有用于反射光线和避邪的小铜镜。在铜镜的正下方有个小神龛,神龛中多为药王、财神等神像。背花上的“花”都是妇女们巧手而做的刺绣作品。一副背花上装饰有精致的刺绣作品20多件,多为古时青年妇女穿戴的十带裙,小孩们的围涎、裹肚等。连同花苫鼓、差伞装饰的刺绣作品一组共计需刺绣作品50多件,花样繁多的刺绣作品着实令人震撼。把这些花里胡哨,实质轻易不示人的私房东西一股脑地拿出来,这其中还暗藏着一些小心思。这些“花儿”作为迎神的礼品,不仅回报神灵、答谢天地恩佑,也是向其他人通报自己对神的酬献,又不乏炫耀夸示自家的女红技术。这俨然成了一场赛手艺、赛财力、赛智慧、赛虔诚的暗自较量。

耐人寻味的是,背花上的刺绣多为虎形图案,这又一奇妙之处。在拉祥家的背花上,可以看到虎头刺绣。据相关资料显示,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其文化也在中国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虎的形象威风凛凛,象征勇敢与坚强,在小说、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儿歌等领域,虎的形象无所不在。药王救虎的传说,不仅将名医孙思邈神化了,或许还能解释“背花锣上多缀虎形刺绣”的缘由。

某日,药王孙思邈在去山中采药途中,突然被一只老虎拦住了。老虎就在眼前,想要逃走已经是不可能了。可是,药王随身只带着一条用来挑草药的长扁担,要用这来对付老虎,恐怕没那么容易。无奈,他只能恐惧地盯着老虎。奇怪的是,这只老虎并没有向他扑来,相反,还张大着嘴蹲在地上,不停地轻轻摆动着脑袋,并用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惊魂未定的药王缓缓地接近眼前这只庞然大物。仔细一瞧,只见一块硕大的动物骨头深深地扎入了老虎的咽喉。善良的药王想替它除去病痛,又担心眼前这头动物要是因为疼而突然闭嘴的话,自己一定会受到伤害。忽然,药王有了两全其美的办法。何不用扁担上的铜环撑开老虎的大口?这样既能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还能帮助老虎治疗。于是,他将手从铜环中央穿过,伸入老虎口中迅速地拔出骨头并麻利地在伤口抹上药膏。当药王取走了虎口中的铜环后,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是在答谢这位仁慈的医生。此后,铜环被改造成一个手摇铃,后人称之为虎撑,成为民医的标志。当医生出门采药时都会带上虎撑,用于显示他们都是药王的弟子,只有药王能够为老虎看病并且不会受到它们的攻击。

传说能给很多事物增添玄妙的色彩,多了一些趣味性。显然,药王救虎的故事,为找寻虎形刺绣答案添了几分趣味,多了一些可读性。不过,用在这儿终究是自圆其说罢了。

背花锣上刺绣多虎形图案,还要从大荔刺绣说起。大荔刺绣以洛河为界,洛北一带及朝邑较为精细,线条轻巧飘逸;洛南一带较为粗犷朴拙,浑厚阳刚,与当地特有的虎形图腾崇拜有着密切关系。据大荔县民俗专家张潮宝说,虎形图腾崇拜是少数民族的一个风俗。沙苑地区曾有少数民族聚居,这一风俗逐渐被融入了刺绣之中。细想之,西里村位于洛南沙苑一带,虎形刺绣多即是必然的。

采访当天,听说背花锣代表性传承人去了渭南会,为非遗传承建言献策。田养龙说,这些年背花锣表演并不是年年都有,不过在十里八乡甚至是在渭南城区,还是好评不断。2007年举办的一次活动轰动了省市民间艺术爱好者,2009年、2013年曾参加了渭南市艺术节表演,村委会还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机构,让铿锵之声依旧。2013年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第五保育院幼儿健康年度体检

    2017-04-21 11:00阅读

    西安市6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体检 体检服务电话在这里

    2017-04-21 10:06阅读

    西安市委中心组邀请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李连和作专题报告

    2017-04-20 17:07阅读

    【宝鸡】宝鸡一定能给我带来惊喜——访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

    2017-04-20 10:38阅读

    党员进社区 温暖百家心——西安市第五保育院党员进社区之古典行韵

    2017-04-19 16:11阅读

    西安西市南路断头路有望7月底贯通 最西段剩余340米

    2017-04-19 09:17阅读

    【汉中】西乡堰口镇表彰“4.2”车祸救援人员

    2017-04-18 12:2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