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号发射成功 箭船“大脑”全是西安造
4月20日19时41分,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长征七号遥二火箭的推举下,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舟一号在轨运行期间,将与在轨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三次交会对接,并将对天宫二号进行三次“太空加油”。完成既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受控离轨,陨落至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留轨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和应用。
天舟一号可独立飞行3个月
天舟一号是我国全新设计的全密封无人货运飞船,可独立飞行3个月。
飞船上共配有四种不同推力量级的36台发动机。它们通过默契配合,将力保天舟一号在飞行速度相当于子弹速度8倍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俯仰有度,动静自如”。货运系统是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我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其在轨推进剂补加共8个环节、29个步骤。
货运飞船发射后将与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进行自动交会对接,为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自动补加推进剂以及空气。而饮水、食物以及其他器物设备则需驻空间实验室或空间站的航天员从货运飞船上搬运到站内。同时,货运飞船亦可充当空间站的“垃圾桶”,航天员取出货运飞船里的物品后,可将站内的废弃物品搬运到货运飞船上。
除了作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还将作为我国空间站的五个模块之一,与核心舱、实验舱I、实验舱II、载人飞船一起,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
火箭液氧煤油发动机也是西安造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刘志让介绍,这次发射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太空加油”。
去年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正在太空中等待,它将模拟空间站,等待天舟一号给它加油。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是实现空间站长期驻留的必要条件,之前仅有个别航天大国完全掌握,而航天六院801所一支年轻的研制团队经过历时近十年攻关,终于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承担天舟一号发射的长征七号火箭,其动力系统全部采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的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其中,助推与一级火箭共使用6台120吨发动机,二级火箭使用了4台18吨发动机,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
天舟一号的入轨标志着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零窗口”发射。
而从地面发射到空中交会对接,长征七号火箭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的46台发动机,全部由总部位于西安航天基地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提供。
天舟一号成功发射,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