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宝鸡】大爱永存天地间——陕甘川宁地市党报媒体人暨中省文化名人参观“工合组织”旧址花絮

2017-04-21 18:04  宝鸡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李一珂

走进秦岭腹地的凤县,嗅着花谷中的阵阵花香,真是让人心旷神怡!4月20日下午,陕甘川宁十六地市党报的媒体人、中省文化名人来到了“工合组织”旧址,聆听英国记者乔治·何克和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在凤县奋斗的故事。

经过了在凤县革命纪念馆红色历史的洗礼,党报媒体人和中省文化名人,深受感染和震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前往“工合组织”旧址的路上,他们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凤县是一片红色沃土,这里的历史诉说着中国革命的艰辛!”“老一辈革命家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永远铭记!”“这个活动好,让我们沐浴了红色阳光!”……

“别着急,接下来咱们要前往的‘工合组织’旧址也是个有‘背景’的地方,是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和英国记者何克的旧居,也是凤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凤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这段历史的背后,还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呢!”车上的讲解员刚一说完,车便停在了目的地门口。

“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曾为凤县工合组织的发展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讲解员告诉大家,两人的旧居由四孔窑洞组成,既是办公室,也是宿舍,他们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六年。这些窑洞都是路易·艾黎当年亲手一镢一镢挖出来的。当时,处于连接陕、甘、川三省交通中枢的凤县双石铺,被称为“工合的天堂”和“工合事业实验中心”。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就是1939年来到凤县指导当地“工合运动”的。他在这里创办了培养工合组织人才的培黎工艺学校。何克则是目睹了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暴行后,留华考察时认识了艾黎,最终两人一起在凤县开展工合运动,历经了种种艰辛,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听闻故事,站在不大的旧址前,参观团成员们满心的好奇和求知欲,都化成了浓浓的敬意。大家有秩序地走进房屋内,看见墙上悬挂着工合组织在宝鸡地区发展历史的图片,当年他们工作的场景依稀可见,陈列的当年工业生产合作社劳动生产的工具和产品,见证着国际友人为凤县发展作出贡献的印记。“站在这里,我印象中路易·艾黎先生的形象更加清晰了。”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告诉记者,他与路易·艾黎还有一段难忘的交往,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周明在北京曾有幸见过路易·艾黎,路易·艾黎还谈到了在凤县工作的那段岁月。周明说,路易·艾黎虽是外国友人,但他对中国有深深的感情,在北京的家里,摆放着很多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瓷器。他还说自己很怀念那段经历,对凤县有很深的感情。

如今的“工合组织”旧址虽然不大,但得知凤县将规划重建“工合组织”旧址纪念馆,在保留路易·艾黎和何克旧居的基础上,修建以艾黎和何克为中心的纪念馆,真实再现当年工合运动的峥嵘岁月时,大家一致认为,不忘历史,留存历史遗产,这体现了政府的担当,更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有效方式。

一块青砖,几抔尘土,记录的是国际友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参观团的文化名人、党报媒体人,从老物件中仿佛看到了他们曾在这里奋斗的情景,从故事中听到了那段艰苦却又惊心动魄的往事。“不虚此行,感人肺腑”是一众人对这趟“工合组织”旧址之行的评价。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开展打造追赶超越西安特教铁军动员大会

    2017-04-21 16:00阅读

    【商洛】推广科学技术培育产业实体 商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追赶超越

    2017-04-21 10:24阅读

    【安康】警惕!安康4岁儿童误食野八角花中毒身亡

    2017-04-20 20:01阅读

    【安康】皮影戏展演进校园

    2017-04-20 12:00阅读

    【宝鸡】千阳县草碧镇上店村:高粱还没种 订单已到手

    2017-04-19 18:27阅读

    【商洛】商南检察院促进廉政警示教育常态化

    2017-04-19 10:29阅读

    西安楼市调控升级:商贷首付最低30% 三套房停贷

    2017-04-18 17: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