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石泉:饶峰镇的“花海经济”
(通讯员吴亚君 周洁)当传统种植业与乡村旅游相逢, 花海经济逐渐成为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业态。这不仅让传统种植业的价值大大提升,还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更为鲜活的内容。近日,石泉县饶峰镇光明村种植的千亩牡丹花正值花期,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去赏花踏青。殊不知,饶峰镇的花海经济还大有文章。
这就是白芨?看起来很像兰花,居然是中药材。今年4月初,来自台湾经贸合作考察团的首批客人在参观光明村乾佑禾中药材繁育基地时充满赞叹,并在临走时纷纷留下名片,表示合作意愿。
筑好凤凰窝就能引得凤凰来!2015年,饶峰镇通过强化宣传,加大扶持力度,引进了中药材研发繁育企业,建立千亩中药材繁育基地。通过用好支部+企业(乾佑禾中药材示范基地)+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将投入重点向贫困群众倾斜。采取免费提供苗木、购买劳务、流转土地等途径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打造了以中药材种苗繁育为主体的农业观光园区,主要从事白芨、黄精等濒危中药材人工育种工作。目前,饶峰镇光明村白芨种植已初具规模,一千亩种植示范基地,2.6万平方米高标准育苗大棚,产品畅销省内外。
白芨为我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把土地流转给公司有租金,还能在公司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每月都有千把块钱的收入。光明村村民柯友兰说。据了解,乾佑禾中药材繁育基地共流转贫困户土地120余亩,并通过劳务用工倾斜,使23户贫困户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沿着光明村乾佑禾中药材繁育基地继续向前约200米,就能看到光明村的千亩牡丹园了。这花籽可榨油,根能入药,花朵可作茶,农户栽植1亩油用牡丹,2年生苗木成本大概400元,第二年试花、第三年达到丰收、产果。每亩产籽200-300公斤,收入2000-4000元,每亩开花40008000朵,收入20004000元说起这牡丹园,光明村的老支书王会升侃侃而谈,给我们算起了致富账。
由于油用牡丹具有耐干旱、耐瘠薄、适生性强,成活率高等生长特性,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利用亟待改造的低产林、残次林种植油用牡丹可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又一新途径。2015年,光明村按照山上建园、山下建社区的方式,完成全村村民搬迁安置,山上的土地统筹起来发展产业,光明村的支部书记王会升积极争取项目,并挨家挨户动员,发动村民在核桃地里套种油牡丹,期望得到 高处结满黄金果、低处开满富贵花的农业发展目标,全村247户600余人积极响应,1600亩牡丹园的致富种撒在了光明村。
目前,省、市林业部门已对光明村牡丹园做了考察,镇政府将在当地引进牡丹茶加工厂、牡丹籽油加工厂,一旦成立投产,每年还能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与饶峰镇光明村毗邻的是胜利村,去年夏天,这里盛开的五彩百合吸引了一大批市民前去观光采摘。据胜利村神州秀苗木基地的负责人吴芸萱介绍,这里种植的百合除了可以观赏以外,还能做成食品、化妆品等,他们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就包括百合的深加工。
目前,胜利村已形成了近百亩的百合种植规模,并根据科学配色,打造成五彩百合农田,给传统的农田产值增加了旅游附加值。此外,郁金香、邹菊、紫罗兰等花卉也在胜利村神州秀苗木基地开始了小规模的试种,食用百合加工厂的建设也即将提上日程。
每亩种植成本约2万元,亩产量2000-5000公斤左右,目前市场最低价26元/公斤,亩产值最少可达3.5万元,净赚1.4到1.5万元。目前,我们公司在进行先期种植,一旦有了效益,让周围的农民看见希望,我相信,胜利村将开出一片百合花海。 指着眼前大片正在生长的百合,吴芸萱充满信心。
我们要把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利用支部+X+贫困户模式,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美起来。饶峰镇党委负责人这样说道。近年来,饶峰镇按照美化乡村、聚力脱贫的理念,强化基层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集观光、采摘、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区。着眼于饶峰镇的花海经济,我们看到的是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希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