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咸阳市构建“4+1”环境监管网格体系 推动全民治污
(记者 吕聪)1个市级一级网格,13个县(市、区)二级网格,110多个乡镇(街办)三级网格,若干个村(社区)四级网格,外加高新区、问题功能区等特殊网格根据《市铁腕治霾2017年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专项行动方案》,我市计划建立4+1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实现日常环境监管全覆盖、无盲区,力争从源头发现并解决各类环境污染问题。
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项《行动方案》旨在依托智慧咸阳城乡社区网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无缝对接原则,构建全覆盖、全方位,精细化、规范化,纵到底、横到边的环境监管网格体系,提升环境监管效能,营造全民治污格局。
《行动方案》提出,我市将按照行政管辖区域建立网格体系,即在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组(社区)及特殊功能区行政区域,建立4+1环境监管网格。
其中,市级行政区域为一级网格,负责全市环境网格化监管工作。同时,各市级政府部门承担相应网格化监管职责。
二级网格为县级,全市设13个二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辖区网格划分和运行管理,承担辖区内日常环保监管执法任务。
三级网格为镇级,在镇(办)行政区域建立三级网格,责任主体为各镇(办)党委、政府(办事处),按照上级网格要求,负责本级网格运行管理,开展对辖区内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巡查、监督、制止和报告,及时调查处理群众投诉举报和四级网格上报的环境违法信息。
四级网格为村级,以村(社区)为单元,责任主体为村(社区)党支部、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组织指导网格管理员开展工作,对网格内各类污染开展日常巡查和监管,并及时了解、发现、制止、处置各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另外,高新区、文体功能区、纺织工业园区及其它各类开发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具有一定行政管辖权的特殊功能区域,单独设置网格,为特殊网格。负责辖区环境监管、环境问题查处等。
在四级网格下,划分基础网格。城市建成区以区、楼院、小区为单元,按500500米划分一个基础网格;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单元,按10001000米划分为一个基础网格。每个基础网格设立1名网格管理员,每6-8个基础网格为一个片区,设立1名网格巡查员。网格管理员由居民(村民)代表、环保志愿者、楼院长担任或保洁员兼任;网格巡查员由乡镇(街道)干部或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担任。
今后,网格管理实行24小时工作制。当基础网格管理员发现问题要现场解决,无法解决的在发现之时起5分钟内报告片区网格巡查员;片区网格巡查员15分钟内到现场查处,无法解决的立即报告四级网格长;四级网格长接到报告,30分钟内到现场查处。重大环境问题将逐级上报,直至解决。
据悉,按照工作计划,5月10日前,各县市区将完成县级环境监管网格信息化平台建设,镇(办)环境网格信息终端到位,相关信息统一接入市级平台。最快6月1日前,全市环境监管网格信息化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各县市区会将网格化环境监管实施方案和网格划分在本级政府网站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