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宝鸡】西府文化醉我心——访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

2017-04-26 18:16  宝鸡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董建敏

他是一位散文大家,著作等身;他是一位儒雅学者,学识渊博。他出生于关中平原,却耕耘京城文苑数十载,编审了众多名篇佳作;他心系三秦大地,耄耋之年回乡踏上一段红色之旅,也看到了一个“崭新而丰富的宝鸡”。

生于1934年的周明,是陕西周至人,195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作协创联部常务副主任、冰心研究会副会长等;系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顾问、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著有《榜样》《在莽莽的绿色世界》《泉水淙淙》《又是一年春草绿》《记冰心》《远山红叶》《五月的夜晚》《那年冬天没有雪》《为霞满天》《雪落黄河》《山河水恋》等10多部散文集及报告文学集,主编有多部报告文学选、散文选等,《历史在这里沉思》(6卷,主编)获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著作《文坛记忆》受到文坛高度关注。近日,作为本报和凤县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走进秦岭花谷,发现红色凤县”大型主题活动特邀嘉宾,周明回到陕西、来到宝鸡,开启了一次红色文化之行。

印象 感受一个“丰富的宝鸡”

4月19日,周明从北京来到宝鸡,从西宝高速公路一路西行,他看到的是一座崭新的城市。因为他上次来宝鸡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这次感觉到宝鸡的变化很大。谈及对宝鸡的印象,周明说,这几年,中国散文学会组织作家去全国各地采风,但都没来过宝鸡,这次让他感受到一个“丰富的宝鸡”。所谓“丰富”,是指其历史文化底蕴很深,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宝鸡的发展很快,崭新的城市面貌、良好的环境卫生等都让他感受颇深。

谈及这次主题活动,周明说,采风、参观和访问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看一看这个地区的秀美山川和发展变化,了解感触这个地方的故事和人民,把这些宣扬出来很有意义,能传递正能量,这样也可以鼓舞更多的人。凤县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来此采风可以让大家增加很多知识,了解很多历史。宝鸡改革开放以来的飞跃发展,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可以写,有很多变革中的人民、故事都可以写。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这次也要讲好宝鸡故事,特别是宝鸡飞跃发展的故事。对于作家来讲,看了这个地方以后,会有所感受,相信大家也会拿起笔来,写我们美丽的凤县、美丽的宝鸡。

发现 红色凤县的文化底蕴

凤县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著名的两当兵变策源地、工合运动发祥地、宝成铁路文化体验地和航天精神纪念地。

4月20日,采风团沿212省道一路前行,领略“秦岭花谷”的魅力。这是周明第一次来凤县,在黄牛铺镇东河桥村史馆、岭南豆腐工坊展馆及豆腐广场,他观看了当地的历史遗物、民俗用品及豆腐制作场景雕塑等,这些曾经熟悉的老物件也让他颇多感怀。来到红花铺镇永生村,周明游览了“岭南长寿街”“荷塘月色”等景致,并说“秦岭花谷”绿化覆盖率很高,盛赞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建设成果。

采风团来到凤县革命纪念馆,大家在广场上向革命先辈默哀致礼、敬献花篮,周明等文化名家上前整理了花篮绶带。进入纪念馆内,周明看得很认真,他在每一幅历史旧照、资料图片前都驻足良久,细细品读,凝神沉思。来到习仲勋同志革命旧址(“刘家大院”),周明仔细参观了屋内的陈设,并在“‘义结金兰’拍摄处”与大院主人刘尚志(曾和习仲勋“义结金兰”)后人刘国光合影留念。对于在广场上举行的纪念活动,周明颇有感触地说,革命年代,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两当兵变策源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策划,在凤县策划,在两当行动,两当兵变在当时是有极大意义的。因之,在策源地组织这样一次纪念活动很有意义,前辈革命家为我们打天下,现在他们都过世了,但他们的丰功伟绩和精神却代代相传。纪念馆就起这个作用,将这种精神弘扬传播给下一代。

在参观了两当兵变历史资料、了解了凤县革命史后,周明说,这个革命纪念馆建得很好,是一个很好的爱国教育基地;能收集展出这么丰富的资料,也很真实,很了不起。原来他只知道两当兵变这个事件,但不清楚事件的详细过程,参观后他认为,这策源地也很重要,兵变在此策划、筹备,在当时也很有影响;这是西北地区一支独立的武装,可以说是点燃了一个红色的火种,并和当时南方红色根据地的革命活动遥相呼应。虽然说起义失败了,但这次兵变锻炼了人,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这个意义很大。另外,有这么多的革命先辈和领导人都在凤县战斗过、生活过、工作过,这也是凤县一段宝贵的历史。

说到这里,周明还谈及,现在有的地方建历史纪念馆,把古代的文人学士纪念地做得有些浮夸,不真实;有的地方说李白、白居易在某一棵树下歇息过,这可信吗?谁能证明呢?这就是捕风捉影,造一个景点,抢夺名人故里,弄一个噱头,所以说咱们这个纪念馆很真实,都是有根有据地讲述历史,讲述革命人物,很有信服力;搞虚假的东西站不住脚。

来到位于凤县双石铺镇柏家坪村的“路易·艾黎与乔治·何克旧居”参观时,周明回忆说,35年前,他还与“工合”发起人艾黎有过一面之缘。新中国成立后,艾黎一直定居北京。那是1982年的一个秋日,在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乾县人)带领下,周明在“对外友协”院子里艾黎住处与其叙谈过一次。艾黎的汉语讲得很好,并说自己对中国有感情,对陕西那个地方(指凤县)有感情。周明清晰地记得,当时艾黎家里摆了很多中国瓷器,因为他很热爱中国,很喜欢中国工艺品。当天参观了艾黎旧居内的陈设和旧物,周明感慨地说:“我今天非常开心,看到旧居内墙上艾黎的照片就像看到他本人一样。他是一位值得中国人敬重和喜欢的老人,很热情,后来还写了《艾黎自传》,记述下了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4月20日晚上,大型民族山水舞蹈诗《凤飞羌舞·古羌新韵》在羌寨精彩上演,观看了这场民族风情浓郁的演出,又领略了凤县群众身着羌族盛装、围着篝火跳萨朗舞的热情奔放后,周明对凤县的古羌文化和凤县人的热情赞叹不已。

4月21日上午,采风团来到凤县灵官峡景区,周明看到崖壁上镌刻的著名作家杜鹏程的力作《夜走灵官峡》时,动情地说,他见过杜鹏程,他很敬重这位陕西作家,因为杜鹏程也是他的文学前辈。

在其后举行的“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第49场——“走进秦岭花谷,发现红色凤县”名家经典诵读会上,著名朗诵艺术家海茵深情朗诵了周明的作品《走近柏杨》,让现场听众近距离了解了这位散文大家和他的美文。

一路行来,凤县的红色文化和生态环境让周明感受颇多。谈及采风后的创作思路,周明说,这次采风整体收获挺多,宝鸡人很纯朴,对于凤县、宝鸡来说,这么好的地方,写作的想法会有,但是会过滤一下、酝酿一下再着手。此外,周明也言及,这次主题活动组织得很好,他感觉宝鸡日报社这个团队干得很出色,效率也高;虽然活动行程安排较为紧凑,但很充实,组织工作做得也很周到。这次活动是一次重大宣传,传播了正能量,也锻炼了队伍。

关注 散文大省的西府园地

周明曾在《人民文学》做编辑30多年,从普通编辑到副主编、常务副主编,不知有多少名篇佳作经过了他的编审、修改与润色;作为冰心研究会副会长和散文大家,他对冰心散文奖参评作品也比较关注。

谈及陕西散文创作,周明说,陕西是散文大省,这几年陕西散文作家越来越多,好作品不断涌现出来;从冰心散文奖全国获奖面来看,陕西还是很宽泛的,有很多优秀作品和优秀作家荣获了冰心散文奖。这是有原因的,毕竟陕西是文化大省,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还有诗歌、散文创作都比较繁荣。几十年来,陕西出了很多好作品,文学前辈如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等,在全国都是数得上的;此后,刘成章、李天芳等新的力量也涌现出来;改革开放以来,陕西作家更是数不胜数。对陕西而言,散文创作一直没有断线,几代人一直延续下来,让陕西作家在全国很有影响力。最近几年,冰心散文奖获奖者中陕西作家很多,老中青三代作家都有,形成了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

宝鸡作家是文学陕军的“西路军”,一直在西府这方文学园地辛勤耕耘。宝鸡作家的散文创作各有千秋、颇有建树,多年来有众多散文集问世,也有多人次在省内乃至全国获奖;新老作家薪火相继,乡愁散文等受到关注。2013年,吕向阳的长篇系列随笔《小人图》斩获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2016年,其30万字的散文集《神态度》又荣膺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和首届丝路散文奖。对于这些创作成果,周明谈道,吕向阳这几年的散文创作在宝鸡比较突出,其作品很具有地域特色,很接地气;一位作家能够将自己的作品写出地域特色,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散文能写出质朴,质朴是一种高境界,并不是说他的作品简单。吕向阳的创作与一般散文写小情调明显不同。在《神态度》中,他借古讽今、别开生面、昂扬正气、呼唤正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是一本大书、好书,读来有趣味、有意味,可读性强,足见作家学识学养之深厚。因为他不同于一般的创作风格,也形成了他特有的“吕向阳现象”,甚至值得散文界思考:今天,我们究竟该怎样来侍弄“散文这个鬼”?去年7月,散文集《老关中》面世,这是吕向阳历时5个月、深入30多个村子采风后的心血之作,这“十六篇文章,像是十六幅关中的素描画,勾勒出关中的地方风物史志,连续成关中民风民俗从古至今、由远及近的变化,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关中变迁的长轴画卷”。今年吕向阳又创作了系列散文《陕西八大怪》,谁都知道陕西有八大怪,但不一定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吕向阳将其中的来龙去脉、历史渊源、民间传说等都挖掘了出来,这是了不起的!

寄语 创作有震撼力的作品

谈及宝鸡的散文创作,周明坦言,宝鸡这几年也出现了好多优秀作家、优秀作品,这也与《宝鸡日报》副刊和宝鸡的文学刊物等园地,或者说中心园地经常刊登很多新作者的作品分不开,这也是培养作者的一个园地。这说明这个园地很重视散文,也希望宝鸡能出现更有震撼力的作品,注重“文化的深度和意境的新”,努力“求新、求深、求真”,这样,宝鸡的散文创作会更加繁荣。

看到《宝鸡日报》今年新推出的《文学周刊》,周明认为其办得不错,有特色、有亮点。并说,报纸副刊作品要短而精,要尽量出精品,不宜太长,因为它不像杂志有很大的篇幅;同时,希望题材能更丰富一些,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像社会热点、焦点的问题,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通过副刊来反映。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报纸副刊既要立足本土,也要放眼全国、面向社会,这样好一些。报纸副刊还要承担一个任务,就是发现培养本地的新生力量,不断推出新作者、新作品,这样的话,报纸就有朝气、有活力。报纸副刊既然是一个园地,就需要播种,就要有收获,播种靠的是作家和作者,以及好的作品。目前还处于一个播种期,所以也要不断扩大创作队伍。

这次采风活动中,周明也不吝笔墨,频频留下珍贵墨宝。在凤县革命纪念馆内,他欣然提笔,饱蘸浓墨,为凤县写下了“大美凤县”的题字,并为凤县廉政教育基地凤州署题写了“家风馆”三字;在灵官峡景区,他又写下了“魂铸灵官峡”的题字。此外,他还为《宝鸡日报》文学周刊书写了“金鸡报晓正气沛然”的题字,殷殷期盼不言而喻。

周明先生虽然年逾八旬,但仍然步履稳健、面色红润,谈吐儒雅、思维睿智,态度谦和、平易近人,此次采风,无论是参观游览、触景感怀还是接受众多媒体采访,无论是给予青年作家指导还是与众多文学爱好者交流、合影,都展示出一位文学前辈的大家风范。丰沛的学养浸润着、积淀成隽永的人格魅力,这也让我们领略了其一贯的作风——

做人,如是;作文,亦如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安康】旬阳“蒙面侠”终落网

    2017-04-26 16:07阅读

    【汉中】洋县财政收入实现首季开门红

    2017-04-26 12:19阅读

    西安市卫计委成立督导组 专项检查城六区非法行医工作

    2017-04-25 22:13阅读

    市教育局等单位领导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考察调研

    2017-04-25 15:02阅读

    【宝鸡】天热了,为啥感冒多天好不了? 医生:早晚温差大,增减衣物要得当

    2017-04-24 18:36阅读

    去年西安市职工缴存公积金190.52亿元 同比增长10.62%

    2017-04-24 11:23阅读

    一季度西安市群众咨询投诉举报1.2万件 挽回损失492.98万元

    2017-04-23 15:4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