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生态文明给力幸福宝鸡——宝鸡市加快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胡馨阁
四月的宝鸡,草长莺飞,花团锦簇,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在街头游园欣赏美景,眺望远处波光粼粼的渭河,看白鹭水边嬉戏,幸福感油然而生。
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精心呵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宝鸡,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执政理念。2016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5.26%,建成区绿地率达37.87%,市区新增绿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272天,连续两年位列关中各市之首。
2017年,面对追赶超越的新形式、新任务,我市持续巩固绿化成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绿色宝鸡建设,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铁腕推进治污降霾,一场加快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实现追赶超越、全面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增添绿色的战役,正在西秦大地打响。
治污降霾护蓝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将治污降霾作为改善民生、绿色发展的重点工作。(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减煤、抑尘、治源、控车、禁燃、增绿”,在过去的几年中,全市围绕六大措施精准发力,整治燃煤锅炉、清理露天烧烤、淘汰黄标车、禁止秸秆焚烧……一项又一项治理举措,打响了治污降霾攻坚战。
在刚刚召开的全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钱引安指出,全市上下要把治污降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为实现追赶超越、全面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增添绿色。
今年,我市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铁腕推进治污降霾,开展一场保卫蓝天的大会战。强力推进燃煤锅炉拆改,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或煤改热;在供热供气管网未覆盖的区域,优先选择工业电锅炉或者实施煤改清洁能源。推广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地热尾水砂岩回灌技术,替代燃煤供暖;对燃气(热力)管网覆盖范围以外的学校、商场、办公楼等热负荷不连续的公共建筑,推广分散电采暖产品设备,从而替代燃煤供暖,降低排放。同时,环保部门与交警部门联合,开展集中治理冒黑烟的机动车,对冒黑烟、尾气排放不合格的各型机动车辆,交警部门不予注册和转入登记,所有年检车辆必须经过尾气检测,凡尾气排放不达标的,一律不予年检。对上路行驶的冒黑烟和尾气超标车辆,一经发现,立即整治并处罚。
植树造林掀高潮
提起宝鸡,最令人称赞的是其江南水乡般的景色,樱花街、银杏林、海棠路五彩缤纷,植物园、炎帝园四季如画,整座城市宛如生态大花园,让市民处处感受到身边的诗情画意。进入春季,植树热潮在我市展开,陈仓大地处处增添新绿,高速公路及国道两旁、林场山场、公园里、河道旁,随处可见植树造林的干部群众。7000多名市民冒雨来到蟠龙新区,参加义务植树护绿活动;渭滨区300多名机关干部来到石鼓镇孙家庄村,挥镐舞锨栽植2000多株油松。
今年,我市将以生态大花园统筹绿色宝鸡建设为目标,增绿量、提品位,加快推进森林围城、围镇、围村建设,持续抓好重点区域绿化,全年计划实施营造林35万亩,年内力争眉县、岐山县和麟游县等6个县,达到省级森林县城标准,眉县汤峪镇、岐山县蔡家坡镇及凤翔县柳林镇等16个重点镇,创建为省级森林城镇,让“森林城市群”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同时,以缺林少绿和断档区域绿化为突破,实施好铁路、公路沿线绿化提升;对主要出入境口、千河立交等周边进行美化改造,打造绿化精品景观,加快渭河北坡特色片林、塬顶林带、陡崖沟壑绿化等建设;加快渭河及其支流沿线林带建设,提升湿地公园生态景观,修复保护湿地。
全面治理生态美
过去到渭河游玩,有人会说:“有啥可转,半晌就能转完。”而今的渭河与从前大不一样,曾经杂草丛生的渭河滩,如今变成了景色如画的景观带。春风拂面,驾车沿渭河扶风段一路前行,沿途各类花卉陆续绽放,桃花、油菜花、樱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艳丽,放眼望去,十里花海犹如铺在大地上的巨毯,吸引了诸多市民前去观赏游玩。近年来,渭河沿岸先后修建起“千亩荷塘”“万顷芦荡”等景观,绘就了一幅精美的百里画卷,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2017年,我市水利部门将继续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兴水管水方针,全面加快6座列入首批国家小型水库项目的前期工作。持续推进渭河生态区建设,统筹实施滩面整治、河道疏浚、生态修复、湿地建设等项目,计划治理滩面1.92万亩,建设蔡家坡水生态景观工程2处,形成90万平方米的景观水面;加快渭河市区段11个滩区公园、1个自行车专用道、4个亲水平台等节点工程建设,全力打造“水景相望、生态优美、兼具休闲、产业集聚”的立体生态走廊。同时,加强渭河沿岸环境卫生管理,着力解决渭河沿线脏乱差现象。紧盯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全面完成冯家山水库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持续发力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