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赶上了好政策,脱贫不是梦”
本报记者黄韦华
“圈舍扩建问题解决了,养殖规模扩大了,销路有着落了,家庭养殖户没有了后顾之忧。”4月21日,记者来到城固县桔园镇小北村二组,贫困户邵进全对记者说,赶上了好政策,镇上免费给养殖户提供了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定期防疫等,还帮忙联系销路,自己现有的60只羊和8头老母猪年底就能出栏,再加上村上的旅游扶贫产业分红,今年就能脱贫啦。原来,邵进全的父母和哥哥都是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邵进全边照顾家人边种庄稼闲时还打零工,但收入只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针对具体情况,村上先为其提供部分鸡苗,半年后引导其将养鸡赚的钱购买了母猪和羊,去年借助扶贫政策及时扩建起了120平方米的圈舍,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按现在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脱贫指日可待。”小北村主任刘培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头母猪一窝能产2至8个猪崽,每只猪崽养到30至50斤出售,按售价17元每斤计算,每只猪崽毛收入在500元至850元之间,猪崽销路很好,8头母猪年收入可不少呀。
“赶上了好政策,脱贫不是梦。”小北村一组贫困户杨庆国有感而发:早些年腰部受重伤,留下后遗症,根本干不了力气活。家里缺劳力、缺钱,致富无门,原以为这辈子就完了。没想到村上旅游产业开发后,能为自己提供就业岗位,在旅游景点干些力所能及的零活,光5月至10月的工资收入就能达到5000元左右,还不算3亩桔园的收入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就靠合作社的兰花发展项目脱贫。”在城固县双溪镇方家坡社区的兰花大棚内,记者遇到正在栽种兰花的65岁贫困户胡达友,他指着村上合作社大棚内品质各异的兰花对记者说,村上合作社有专人负责管护、销售,规模化种植成了脱贫致富的法宝。“你看,这房子就是靠养殖、销售兰花盖起来的,只要能吃苦,办法总比困难多。”兰花合作社的黄维安指着村口新修的四间两层半楼房对记者说,今年要扩大花卉养殖的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记者从城固县扶贫办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县在产业带动就业方面,共扶持6705户17866人,预计人均增收800余元。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该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各镇办、村(社区)分别成立了脱贫攻坚站和工作队,组织精干力量,实行挂图作战,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脱贫攻坚组织体系。以整镇、整村推进为抓手,坚持扶贫对象、目标、任务、措施、帮扶、保障“六个精准”,全方位、大力度推广企业+农户、基地+农户、金融+农户、电商+农户、光伏+农户、旅游+农户的“6+1”扶贫模式,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