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走出校门 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宝鸡市各中小学校校外活动剪影
本报记者李一珂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光烂漫;人间四月天,樱花、桃花纷纷绽放;五月立夏,瓜果渐熟,蝉声阵阵……
暮春初夏,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家长们趁着周末、节假日,带着孩子走进自然,感触自然界的魅力。那么,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有没有让学生走出校门,感知自然获取全新体验呢?
生活是孩子最好的教材。除了书本中的知识,学生还能从生活中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知识。你看,宝鸡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们,正排队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他们人人手上拿着一张活动单,上面详细记录着自己提前做的“攻略”。据六年级二班班主任李红萍介绍,这是学校提前一周多给学生们发的准备单,方便大家通过上网查询、问父母、提前“踩点”等方式,对目的地有大致的了解。学生们在参观的过程中,还会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活动结束后,学校再组织大家分享心得和收获,为这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高新一中也组织学生参观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与小学生不同,初中生平时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他们在博物院的发现之旅更像是一次“探险”。学生们被分成多组,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寻宝”,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必须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综合运用历史、地理等知识,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最后才能完成任务,这些都是平时课堂学习中没有的。
我市各个中小学校,也逐渐认识到了课外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制定计划,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研学旅行活动。高新一中、宝鸡一中、高新三小、眉县中学等学校,都陆续走进公园、植物园、民俗村等地,开展适合各年龄阶段的主题活动。一些学校更是将这
类活动当成课程,保证每学期开展一次,还为此制定了详细严谨的教案,就是为了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不少中学还开展了长途的研学旅行课程,“北京人文励志之行”“北京科技之旅”“新加坡发现之旅”“英国研学之旅”……学生们走到世界各地,体验当地学习氛围,和当地学生一起学习聊天,锻炼了他们的胆量,让他们有了更开阔的视野。用学生们的话说,“看世界不是旅游,是一种学习,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未知,我们的世界也因此被打开了。”
高新一中校长吴文博认为,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开阔眼界,扩充认知范围的过程,学校课堂能教给孩子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养分”还需要他们在生活中汲取。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世界未知旅程的向往和期待。而学生们,在见过了更广阔的世界后,在成长路上对待生活就会有他们自己独到的见解。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