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一位驻村扶贫干部的一天
本报通讯员 袁浩洋
5月15日,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笔者跟随原公镇驻村干部陈耀芊步行来到距镇政府一公里处的原公镇原公村。城固县原公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645户、2004人,其中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188人。连日来,该镇包村干部陈耀芊来到帮扶村,主要对这65户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根据“九种情况”、“两不愁三保障”规定,对群众上门宣讲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进”,提高精准识别率,今天是他第六轮入户。
上午9时许,在距原公村村委会还有100米的路上,就听到广播正在播放贫困户评选条件,正好碰到正在张贴“原公村扶贫对象核实评选名单”告示的两名扶贫工作人员,他们一边走着,一边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近期的工作。“我感觉有些群众对我们工作还是不太理解,都想去当贫困户,我们还是得多入户和他们拉拉家常,多做思想工作,宣传相关的政策。”原公村党支部书记陈智说道。
上午9点20分,来到村委会,刚一进门,就看见大家在讨论着什么。走近一看,发现刚走访完贫困户的村干部正在这里汇总资料,讨论如何将入户登记表填写得更加准确,该村为了让电脑“跑得更快”,提高工作效率,还专门配置了一台大内存电脑,聘请了一名专职从事脱贫攻坚资料录入、打印的电脑操作员,为工作提供硬件保障。
上午11时,去贫困户家中之前,村干部们还在说着:“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再摸底、再甄别。数据来源一定要核实准确,能精准的一定要精准……”
来到贫困户唐元兴家时,只有他的妻子赵金芳和女儿唐素丽在家。
“我今天过来想再核实一下几个数字。”
“好好,快来,到屋里说!”
陈耀芊一边问,一边在入户调查核实表上填上数字。而这样的工作,他和村组干部们已经连续开展了近一个月。聊完了工作,陈耀芊还细细叮嘱她们要注意身体、树立脱贫的信心、不要辜负党和政府的关怀。
中午12时,累了一上午,大家早已饥肠辘辘。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着下午的安排,“有些群众白天要出去干农活,我们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走访核查、再回头望。”简单吃过饭,他又和村组干部继续赶往群众家。
晚上10点,原公村委会灯火通明,包村干部与村组干部走访回来再逐户梳理,忙完已是第二天凌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