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婚宴成浪费重灾区 为“面子”打包者仅为少数(2)
大量浪费为面子买单
近年来,“光盘行动”效果显著,从点餐、用餐到打包过程,人们都在践行节约粮食、减少浪费的理念。那么,婚宴缘何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要打包也该由主家打包吧,我们毕竟是客人,感觉把剩余的菜品装回家很不好意思。而且在场那么多人,大家都不怎么打包,我也就索性让菜品剩在那里。”
“婚宴并不是只有家人朋友的聚餐场合,同坐一桌的人未必熟悉。看着菜品浪费当然觉得可惜,但是我确实不愿意打包,毕竟都是大家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吃过的菜,我觉得不太干净。”
多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参加婚宴时打包较少,他们的顾虑一是有损面子,二是卫生隐患。
事实上,多人就餐带来的卫生问题或可通过使用公勺、公筷等方式解决,但对有传统的损面子的忧虑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消解。不仅是宾客存在这种看重面子的心理,婚宴主家往往更甚。
据西安饭庄钟楼店宴会厅服务员吴雪说,婚宴菜品一般由客人在饭店不同价位的婚宴套餐中挑选,基本没有客人说要减菜的,部分还会要求加菜。“当然我们都不建议加,因为菜量是按照10人份准备的,加菜就容易浪费。我们会告诉客人,如果到时候不够,随时都可以加,客人也都会接受建议。”
7月份刚刚举办了一场婚礼的一位市民坦言,自己和家人对于菜量也很纠结,尽管不希望食物被浪费,但又害怕对宾客照顾不周。“婚礼就一次,总觉得如果来的客人将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似乎显得我们不大方,我们反倒希望桌上能有一些剩余。”
“我们传统的婚宴重在喜庆热闹,而且讲究吉祥数字,比如‘七碟八碗’,这就使得菜品数量较多。此外,人们参加婚宴一般有来有往,在自己筹办婚宴时往往希望不输排场,即使未必从心底里赞成铺张,但是一来一往中又形成了讲究排场的恶性循环。”陕西省社科院文化专家王晓勇表示。
一位市民说道:“多数年轻人的婚礼费用由父母承担。现在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加上往往只有一个孩子,好像只有婚礼隆重、菜品高档,才能在亲朋好友面前体现出对孩子终身大事的重视,也才能赚足面子。”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评价认为,人们往往觉得婚宴的钱花到了,面子就有了。至于能不能吃得完,就不太考虑了,这是一种陋习。
值得注意的是,在婚宴上剩下的往往是一些被认为能够“撑场面”的“硬菜”。“清淡的素菜是比较容易‘光盘’的,鸡、鸭、鱼等荤菜虽说是传统婚宴上必不可少的菜品,但多少有些油腻,人们经常吃不下。”一位饭店经营者表示。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