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来自“厕所革命”基层一线的建议(3)
建议2 有效避免“邻避效应”
在赵春明看来,解决老城区新建厕所用地的最好办法就是规划部门在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时,提前规划点位配套建设公共厕所,这样既解决了公厕用地问题,也能有效避免“邻避效应”的发生。
所谓“邻避效应”指的是人们担心某些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带来负面影响,希望该项目“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老城区大部分公厕都是由过去的旱厕逐步改造成水厕的,脏乱差臭是人们对厕所的固定印象。如今随着“厕所革命”的不断深入,公厕软硬件设施都在不断提升,但人们对厕所的刻板印象并没有明显改变。
“我们在东仪路延伸段新建一个固定式公厕的时候,就遭遇了周边小区居民的极力反对,厕所选址离小区大门还有50多米远都不行,居民多次投诉上访,最后经过协调,才把公厕建设到十字路口街边的绿化带上。”蒋益锋说。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厕所革命”开展以来,全市不论是新建,还是提升改造,都在厕所里引入了除臭系统。而实行“所长制”则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负责保洁的人员要做到随时清扫,喷洒空气清新剂,杜绝厕所出现臭气熏天等情况。
而在曲江、灞等开发区,新建公厕都是按照星级公厕的标准来建设,每座公厕都是一个独栋的建筑,不但外表美观,而且内在的设施也都是一流的。“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公厕的休息间比我家客厅的面积还要大。”一位观摩过上述两个开发区公厕的环卫干部表示,相比老城区,开发区在土地和资金保障方面更有优势。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