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去年PM2.5浓度下降三成 创历史新高(3)
对策
西安应早日创建
“无煤城市”
为进一步做好2018~2020年的铁腕治霾工作,促进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基于京津冀5年多工作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工作,曹军骥提出8点具体建议。
统筹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我市能源结构短期内迅速调整,逐步使我市辖区内的燃煤工业与电厂“清零”,促进其向北部黄土高原搬迁,早日创建“无煤城市”,为大西安的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腾出宝贵的环境容量;加快市区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强天然气气源引入,实现全市居民取暖的天然气全覆盖。
推行错峰生产,调整短期产业结构,以大西安为中心,针对西安周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问题,整个采暖季期间,促进关中大气污染东西向传输通道城市重点行业实施错峰生产(停止生产或限部分产能)。
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结构,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以大西安建设为契机,逐步推进快速便捷、高效能的公共轨道交通体系,构建智能城市管理体系,减缓私人轿车增长趋势,使我市机动车保有量控制在350万辆以内。
此外,建立责任分配和实施机制;利用经济政策杠杆带动治污措施;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及重污染天气应对技术体系,以科技为核心构建新型的区域大气防治体系,加强科技治霾、精准治霾工作力度。加强西安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实时监测、来源、成因与治理研究,建成综合科学决策支持系统,支撑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以项目带动先进治霾理论和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促进我市科技治霾整体水平提高;以科技为核心构建新型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加强科技治霾、精准治霾力度。
曹军骥告诉记者,从2017年铁腕治霾的初步效果来看,“霾可治、人努力、天帮忙”。只要继续坚持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同向发力,经过3年左右的时间,西安大气污染将得到明显改善,PM2.5有望下降到年均50微克每立方米左右,达到西安国考的51 微克每立方米以下,优于北京2017年PM2.5年均水平,打赢蓝天保卫战。(记者 高乐)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