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将建两处历史文化区 至2020年疏散3万人
疏解中心城区过密的建筑和人口;只拆不建、多拆少建、最多拆一建一;疏散人口3万人,增加50公顷的绿地、广场及公共服务设施……昨日下午,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西安市进一步加强重点历史文化区域管控疏解人口降低密度的规划管理意见》(以下简称《管理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施行,有关在明清历史文化区及隋唐历史文化区内的一系列规划和发展目标出炉。
文化区范围
明清历史文化区即明城墙及其外围一个街坊所在区域,面积约21.13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为,东:建华路、经九路、乐居场;南:建东街、建西街、南郭路、中贸街、邮电北巷、大学南路;西:建新街、南小巷、铁塔寺北街;北:丰禾路、自强西路、自强东路、纱厂路。
隋唐历史文化区即唐城墙遗址及其外围一个街坊所在区域,面积约91.93平方公里,具体范围为,东:公园北路、公园南路、西影路、雁翔路;南:曲江池北路、曲江池南路、雁南四路、雁展路、丈八东路;西:科技七路、团结南路、丰产路;北:大兴路、玄武路、含元路。
目的
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华文化精神标识地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西安是世界闻名的世界文化之都、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其明城墙、唐城墙内的空间分别承载着700余年、1600余年、3000余年的营城史、建都史、城建史,其城市空间本应具有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华文化精神标识地的鲜明特点,但其现状是密度过高的建筑和过度集聚的人口,引发城市天际线缺乏变化、气体污染散逸困难、交通拥堵,教育、医疗难以满足需求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该《管理意见》的提出,就是为了通过实施城市“中优”战略,进一步疏解中心城区过密的建筑和人口,推进中心城区城市修补和城市更新,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树立城市形象,打造具有东方神韵的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中华文化精神标识地。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