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国青铜文化展来西安啦 揭开“滇”文化的神秘面纱(2)
展览现场, “青铜铸史”部分的展品引得众多观众的驻足观看,该部分展示了云南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峰期,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据云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马云川介绍,不同于商周中原青铜器崇神、重礼的程式化、符号化,滇人在充分汲取多种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巧夺天工的冶铸技巧,将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熔铸成一件件青铜艺术杰作,堪称世界青铜艺术史上罕见的、不可复制的个案。它们恰似一幅幅青铜铸就的立体画卷,是更鲜活的语言、更生动的文字,是任何史学家都无法修撰的滇国信史。这部分主要展品是籍田祭祀场面铜贮贝器、叠鼓形狩猎场面铜贮贝器、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鎏金双人盘舞铜扣饰等。“贮贝器是用来贮藏流通货币海贝的容器,相当于滇国人的存钱罐,是滇青铜文化的独特产物,是滇国王侯贵族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籍田祭祀场面铜贮贝器器身为铜鼓形,原来中空的底部封盖,有三足。胴、腰部分别饰有羽人划船纹、舞蹈纹、 弦纹、三角齿纹及同心圆纹等。顶部圆片状盖子上图像布局疏密有致,人物形态生动逼真,主题寓意突出,表现的是在贵妇人主持下即将举行一次与农业有关的祭祀和利用祭祀时机进行赶集贸易活动的场面。叠鼓形狩猎场面铜贮贝器是由两鼓上下重叠焊铸而成,器盖上铸有立体狩猎场面,两个鼓身均布满阴刻线纹图案。“在现今出土的滇国文物中,这是唯一一件表现狩猎场面的叠鼓形贮贝器,而且器盖上的圆雕场面和鼓身上的阴刻图案相互呼应。无论是器物的造型还是图案的组合与布局,以及纹饰的雕刻工艺,都显得相当成熟,表明在西汉中期,石寨山文化青铜器的铸造和线刻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该器对贮贝器、滇国的人群构成、生态及动物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器线刻纹饰中出现了人物装扮的类似狮子的形象和长象牙的动物、牦牛等,为滇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证据。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