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建筑 西安钟鼓楼调整为夜间泛光照明模式
11月21日,西安相关部门表示,钟鼓楼将调整为夜间泛光照明模式,木建筑本体的照明设施全部关闭。随后,西安市其他一些古建上的灯光照明,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一时间,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世界共同的记忆。然而,全球范围内,文物保护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2018年9月的一场大火,将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国家博物馆主体建筑几乎完全烧毁,巴西人200年的集体记忆几乎被“一刀切除”。今年4月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教训深刻,历次火灾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点亮”古建筑会造成光污染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700多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古遗址等,更是西安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西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更透析出古建筑的独特韵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其夜景亮化已成为城市风景的点睛之笔。“点亮”古建筑,不仅可以赋予古建筑新的生命力,在黑夜中更好地展现古建筑的特点和轮廓,还可以传达出古建筑的文化神韵。
但是,“点亮”古建筑的同时,带来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也需引起重视。比如长期使用灯光,会对古建筑造成“光污染”,从而进一步加剧古建筑的腐蚀、火灾隐患等。
“太好看了,大家约着去拍照吧。”2019年春节,西安最火的地方莫过于大唐不夜城,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前来,旅游升级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条街最耀眼的就是灯光了,在各大视频网站,都能看到灯火辉煌的西安城。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