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评价中印实力对比 1962年印度为何打了败仗?(2)
经济环境
印度1962年名义GDP为429亿美元,中国为472亿美元,两国相差不大;但若按人均计算印度为92美元,中国只有70美元。
数据是真实的,但是的情况却并非全面。当时中国国内刚刚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大跃进运动宣告全面失败,对经济健康的影响极为严重。正处于一个下行时期。
而因为自己的社会主义属性,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之为天然的敌人,经济上采取孤立封锁的政策,打压中国本来就为数不多的外贸。
苏联此时也撕破协议,撤回了所有援华专家,很多正在建设中的工矿企业被迫停产。
中国无论工农也都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正经历建国后最为艰难的时期。
军事情况
中国士兵人数依然超过240万,印度勉强接近100万人。从军队数量上来看中国占据了优势。但是,中国的国境线和印度相比要长得多,情况也复杂得多。当时和苏联交恶,为了防止苏联对中国的突然袭击,仅仅在中国东北一线,就集中了上百万的兵力。几乎占据了中国军队的一半力量。
60年代初期,印度军队还在使用二战末期的英式武器,在60年代已经明显落后,根本不是56半和56冲的对手。这时印度开始向苏联订购军事武器,先订了24架伊尔14运输机,此后又提供了26架米4直升机,和16架安12运输机,同年夏天,印度跟苏联签订米格21订购协议,并允许仿制生产。
从整体军事力量上看,印度虽然在人数上略有不如,但是经过苏联的武装,印度的先头部队在军事方面无疑占据了极大的优势。这也是为何当时对印战争开始前,很多将领认为印军的实力相当于国民党王牌军队水平的原因所在。
可以说当时中国完全是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完成对印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这也是为何我们要在东线主动撤退20里,放弃自己领土的根本原因。在当时也是迫不得已。
而现在很多印度人对那次战争依旧耿耿于怀的原因就在于当时对中国军队占据优势的空军没有参战。但是直到印度失败,印度空军都未能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虽然按照当时的形势来看,即便是印度空军参战也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但在空军力量方面,印度确实对中国边防部队保持了一定的优势。
另外就是苏联和美国因为战略需要对印度的拉拢,让其对自身实力有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