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脸被“盗”了?记者走访:西安有楼盘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
今年“3·15”晚会中,央视曝光了不少房产售楼部安装摄像头,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消费者人脸信息,不少消费者担忧,这些人脸识别是否会泄露个人隐私,曾有消费者戴着“头盔”去看房引发热议。
西安是否也存在这些情况呢?二三里资讯记者近日对西安的部分楼盘售楼处进行了走访。
走访:有售楼处入口处装有3个摄像头
在西安市雁塔区尊贵壹方售楼处,刚进门,一名门口的接待人员问道,“您是哪个平台的?还是自己过来的?”在确认好自然来访以后,工作人员便开始登记信息,每位来看房者都要在前台留下姓名、电话,并且需要勾选并勾选是“自然来访”还是“渠道推荐”,然后售楼处再安排置业顾问带着介绍参观。
现场发现,有1个看起来像摄像头的设备就装在售楼处大门内,正对着门口,可以说只要进这个门就一定会被拍到。沙盘讲解区也有一个摄像头,而在会客区,不起眼的角落还有一个。
二三里资讯记者注意到,在这些摄像头旁边,都没有粘贴相关说明。是否正在进行拍摄?拍摄内容要做什么用途?也不得而知。
对于如何区分中介和自然到访的客户?该楼盘的工作内人员表示,这些摄像头可以人脸识别功能,区分中介带来的客户还是自然到访客户。
而在融创宸阅和鸣小区看房时,售楼处入口处的摄像头竟然有3个,两个正面对着入口处,另外一个则较为隐蔽,在屋顶的角落处安装。当二三里资讯问置业顾问,:“为啥售楼部内装这么多摄像头?”该置业顾问表示:“就是为了安全,售楼部内人流量大。”
在高新芳华售楼部处,进门口在大厅天花板的角落中,二三里资讯同样发现了小型摄像头。
业内人士:人脸识别摄像头主要用来“判客”,西安50%的楼盘装了这一设备
一名在某找房APP上班的业内人士告诉二三里资讯,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的摄像头主要是为了“判客”,即客户是自然到访客户还是通过中介来的,“开发商卖房子的渠道比较多,有开发商自己卖掉的,也有请分销中介帮忙卖的。如果是分销中介带来的客户,我们就会通过这个人脸识别的系统,来‘判客’,也就是判定客户是自然到案场的,还是分销中介带过来的。”
在实际买房过程中,购房者会自己先到案场看房,看好了决定要买,再找分销中介要优惠;有时先从中介处了解优惠,再到案场询问总价,进行比较。如果中介带来的客户成交了,开发商会支付中介一定的佣金抽成;但如果客户此前自己去看房时在售楼处留下了“自然来访”的身份信息,那就是列入“案场”客户了,一旦成交,开发商视为自己卖掉的。中介再带这位客户来买房,也是得不到佣金的。
对于戴口罩也能人脸识别码?该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他接触过的楼盘戴口罩以及之前搞笑的戴头盔的都识别不了,但是也不排除一些使用了最新技术,“目前西安的楼盘安装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应该在50%左右,很多大的品牌上只要是和中介合作,一般都会安装这一设备进行判客。”
同时,二三里资讯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小区物业也会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来判断是否为本小区业主。
律师说法:未经消费者同意,则属于非法搜集,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人脸属于每个人特有的、用于其他人员进行区分的最直接要素,人脸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人脸的独特性,是最具有个人生物特征的信息,应当属于公民的信息权范畴。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据此,赵良善认为,售楼部并非高铁站、机场等重要地带,搜集人脸信息不必要、不正当,如未经消费者同意,则属于非法搜集,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而且,就算消费者同意搜集,售楼部也应该设定严格保密措施,保障消费者的个人合法权益,避免消费者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被泄露或用作非法途径。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