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气象日时政观察 智能时代 “有人的地方就有气象站”

2021-03-30 09:37  华商网-华商报  字号:T|T

3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气象日”。以前,人们都是前一天守着电视收看天气预报,才能得知第二天的天气情况,遇到突发的天气突变,往往难以应对。

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预报也进入智慧时代。除了发布长期预报之外,重要天气预报、预警信号、短时临近预报等,对于12小时内、4小时内甚至2小时内的临时的天气变化都能随时预报,给市民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气象服务。

如今,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设备的广泛运用,任何人都能随时发布天气信息,气象部门可以收集这些信息,通过专业的计算,发布更精准的天气预报,让更多人受益。

霰落西安 市民最先发出照片

“城北下冰雹了。”“长安下冰雹了。”2月24日上午,陆续有网友发来了照片和视频,说他们所在的地方下起了冰雹。视频中,小颗粒的“冰雹”打在车上,发出清脆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彼时,气象部门已经发布消息,因为冷空气入侵,我省将迎来降温降水。市民们很纳闷,降温降水都能够接受,但本应该出现在夏季的冰雹,怎么出现在了冬春交替的时刻?

当日下午,省气象台气象专家表示,当天下的不是冰雹,是霰。霰是一种白色不透明,近似球形或圆锥形的冰粒,直径较小,大约2到5毫米,质软易碎,通常于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这场突发的天气过程中,市民的镜头跑赢了天气预报。这也充分说明,在智能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座微型气象站,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身边的天气情况,发布天气实况,这也无形中助力了精准预报的生成。

精准预报 尖端硬科技运用于气象服务中

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里,云集着一些尖端的气象观测设备,“这个x波段相控阵雷达,是目前我们使用的比较尖端的雷达,在全国比较稀少,也就四五个省有这个设备。”3月22日,谈起我省的高精尖气象技术,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副主任李成伟如数家珍。

李成伟介绍说,“x波段相控阵雷达”能对周边天气进行有效探测和预警,可获取雷达站周围上空天气目标的位置、强度、平均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等参数,实时监测50km范围内的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生成、发展、消散,对中尺度风暴、暴雨、风切变、冰雹、龙卷、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能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为用户气象保障提供及时精确的气象探测资料,“通俗地说,它主要观测空中的云、大气、风,服务于短时临近预报的观测,比如说突发的暴雨、大风、冰雹等特殊天气,能做到有效地提前预报。因为它一分钟就可以把方圆50km的环境扫一圈,对于短时临近天气非常有效。”

“复合翼无人机”也是气象观测设备中的硬科技手段,“作为一种空中平台,搭载合适的传感器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实时部署,并对较大范围内的洪水、堰塞湖、山体滑坡及其他自然灾害现状及其发展情况进行在线的实时监测,利用无人机开展空基灾情调查,并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传送相关决策机构或预警,为自然灾害预防或灾后救援提供决策数据,意义十分巨大。”李成伟说,在关中搭建无人机观测平台,开展高时空分辨率的边界层结构和污染物垂直分布观测,即边界层气象环境垂直监测,获取大气污染生消过程中气象要素和气溶胶垂直廓线演变规律的观测事实,对秦岭开展生态环境考察,可服务于科学治霾、精准施策,对建立绿色关中城市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除了这些外,为了服务即将举行的十四运,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还引进了一台“暑热压力监测仪”,“这个仪器技术含量不算太高,主要是为了十四运马球场地服务的,通过布设暑热压力监测仪,实时监测黑球温度、气温、湿度、风速、气压和辐射6个气象要素,并通过气象算法处理得到实时暑热压力指数。”

精准预报可预测1分钟内的短时天气变化

正是因为这些高精尖设备在气象观测中的运用,如今的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在一个地方,可以看到方圆3公里以内,20天左右的天气走向,也能了解未来三小时、未来一小时、甚至未来1分钟的天气预报。

目前,我省有1800多个自动气象监测站,覆盖了全省所有的乡镇。8部多普勒天气雷达,2部局地警戒雷达,覆盖全省,实时监测云层强弱分布和移动速度。4部探空雷达和2部风廓线雷达对高空气象要素进行监测。我省建有风云三号、四号卫星数据地面直收站,实时接收卫星监测数据。另外还针对专业气象服务需求,开展土壤水分、闪电定位、大气电场、大气成分等气象监测。

陕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副主任李成伟表示,把我省分为14万个网格的精细化预报的运行,使得预报精细度大大提升。“目前,我们可以实现空间分辨率3公里、时间分辨率为0-48小时内达1小时、48-240小时内达3小时、临近网格预报最细为1分钟。”

正是因为“x波段相控阵雷达”等设备的助力,现在预报技术很精准,在一个地方,可以看到方圆3公里以内,20天左右的天气走向,也能了解未来三小时、未来一小时、甚至未来1分钟的天气预报。

有人的地方 就有气象站

你那里下雨了,你发了一个下雨的朋友圈;他那里下冰雹了,他发了一个冰雹的微博……这些看似无意的举动,其实无形中为气象观测做出了贡献。

“技术再发达,也不可能满地都建气象站,但是,智能设备的发展,使得有人的地方就有气象站成为可能。”李成伟说,这就是气象部门正在推进的“社会化观测”,“社会化观测,就是把市民随手拍摄、发布的和气象有关的信息收集在一起,通过大数据平台以及专业的算法,计算之后,生成更加精准的天气预报,服务更多的人。”

李成伟说,随着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便携智能设备以及5G网络的普及,在气象观测中,使用微缩的、低价的传感器收集气象要素,通过植入内置芯片(传感器)和APP的开发应用,当人们使用智能设备时,智能设备将所收集到的气象信息通过网络上传至专属平台上便可实现有人的地方就有气象站。

记者 毛蜜娜 通讯员 唐宇琨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21日陕西天气转晴 西安仍有浮尘

    2021-03-28 09:37阅读

    油价又要涨!加满一箱油多花9块钱 四大原因导致油价强势上涨

    2021-03-23 09:38阅读

    西安HPV疫苗12日开始预约!

    2021-03-15 10:06阅读

    记者探访西安北站防疫措施 公共区域每4小时消毒一次

    2021-01-24 11:55阅读

    受西风槽和低层偏南风影响 陕西24-25日将迎来降水天气

    2021-01-24 15:03阅读

    陕西未来三天云量多气温高 关中地区有霾

    2021-01-21 10:22阅读

    西安发布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4月1日起施行

    2021-01-19 10:55阅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