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为长安大学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希望同学们辩证看待疫情
长安大学身处疫情中心,封闭中的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尤为重要。12月18日晚,陕西师范大学组建心理援助团队,为长安大学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截止12月21日,团队共接到近60人次的来电咨询。
学生们存在哪些心理困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该如何调节心态?12月22日,记者就此专访了团队成员,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指导中心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毛志宏。
3天时间接到近60人次来电咨询
为了支援长安大学师生心理咨询辅导工作,陕西师范大学快速行动,积极响应,成立了以学校校长、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游旭群领衔的7位心理学院教授指导专家组;组建了以党委学工部(学生处)部(处)长任组长,心理中心主任、副主任副组长,心理中心20余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援助工作组。
两校搭建了线上心理援助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包括:周一至周日08:00—22:00间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和22:00—08:00间的危机干预热线服务;通过网络新媒体推送的“每日心语”“每周科普”两个疫情下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专栏;另外,还设有专家线上专题报告。
服务于12月18日19点正式面向长安大学师生开放,有着专业资质和丰富助人经验的一线心理咨询师全员上线,截止21日,共提供个体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近60人次。
学生们主要存在这些问题:
担心被感染、人际困扰、学业压力
12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毛志宏介绍,几天来接到的咨询主要分为几种类型:
一是身处疫情中心,有些学生担心会被感染。
二是临近期末,考试的压力衍生了一些焦虑、恐慌的情绪。
三是有的同学和舍友此前就有矛盾,之前会尽量减少在宿舍共处时间,疫情期间无法避开,产生了人际方面的困扰。
四是有的毕业生面临找工作,受疫情影响,面试到不了现场,用人单位会选择其他地方的学生,学生担忧找工作受影响。
五是一些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学术压力,实验没法做,科研进展速度慢,担心自己不能按期毕业。
六是担心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放寒假回家,此前和同学约定的计划、旅行等无法实现,心情烦躁不安。
还有个别学生原本就是抑郁症、焦虑症患者,面对疫情症状会加重。
心理咨询师这样做:
线上倾听、共情、安抚 推荐调节情绪的方法和策略
针对不同心理问题,毛志宏会进行危机筛选,遇到重点危机个案,会及时上报心理援助工作组,形成危机干预团队,立即进行干预。其他问题则采取短平快的方式进行疏导,通过倾听、共情、安抚,同时推荐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策略和小技巧。
这些方法大都适用于不出宿舍,便于操作的方法,比如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让自己过得更加充实,同时通过听音乐、身体扫描放松、呼吸放松、冥想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针对每个人不同的困扰,毛志宏也会针对性地给出分析并提出建议。比如一位同学提出和舍友的人际交往问题。“学生说她以前只有晚上回宿舍,但是现在每天都得面对舍友,感到很压抑,甚至羡慕被隔离到酒店的同学。”通过沟通,毛志宏启发学生看到自己不能适当合理地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需要背后的原因,接纳自己内心在人际中不安和虚弱的部分,学会合理表达的方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增强沟通的能力。
对封闭中的学生有哪些建议?
合理安排生活 辩证地看待疫情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短期内学生仍然要封闭在学校。封闭中的学生如何正确认识疫情,调节自己的情绪,毛志宏给出了一些专业建议。
毛志宏说,首先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通过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保证身体健康,尽量不要让自己感冒,否则容易和疫情混淆,反而加重心理负担。
同时要正确认识疫情,辩证地来看问题,疫情虽然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困扰,但是也要从中看到正向的、有利的部分。比如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加强自我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看到疫情防控中体现出的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群体的力量。“年轻人以前可能会觉得现在的人很冷漠,不需要别人也可以,通过疫情就会发现,个人势单力薄,离开群体是比较难生存的。”毛志宏说,通过疫情,也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通过疫情也要懂得珍惜生命,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资源过好每一天。”毛志红说,疫情让我们明白,意外和不幸是随时有可能降临的,所以一定要珍惜当下。
记者 赵瑞利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