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东风拂翠浓 再赏长安好春光
12月23日,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迪安雷迪”气膜实验室的夜班工作人员等待进入工作区域。 新华社发
这是一个艰难的冬天,但是因为逆风前行、坚守岗位的你们,没有什么难关不可逾越。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但是因为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的你们,这涌动着的温暖带来无穷的信心和希望。
“披甲上阵”直面病毒的白衣天使、勇敢逆行下沉一线的党员先锋、日夜坚守任劳任怨的志愿者、还有每一位理解配合温暖回馈的市民……这一刻,我们众志成城,全力投入与疫情抗争,筑成坚固的全民抗疫城墙;这一刻,我们心手相连,每一个“小我”铸成这座城市的“大爱”,成为源源不断的抗疫正能量。
感谢!
感谢每一个逆风前行的您,感谢每一个无私奉献的您,感谢每一个温暖善良的您。相信等战胜疫情再回首,我们会感谢并铭记那些并肩前行、共克时艰的动人瞬间。
感谢您!
白衣天使逆风前行“披甲上阵”
号角吹响,医护人员纷纷申请出战、热血集结!
15日下午5点,红会医院的工作群里吹响了集结号,早在前几轮疫情中就组建起来的核酸采样队伍,一个小时内就完成了集结出发,100名医护人员前往曲江新区22个小区设立43个核酸采样点位。
“请摘下口罩,啊……”门诊部护士王攀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迅速完成采样。看似简单的操作,在寒冬的深夜里,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防护面屏、口罩和手套,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往往后背都捂湿了,手脚却冰凉,面屏上都是雾气,双手也变得笨拙。”那天,她整整忙了一夜。
24日一早,刚刚做完核酸的友泰小区业主群沸腾了。群里的一张照片,让许多人泪目。照片上,8名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瘫倒在椅子上睡着了。
在与病毒赛跑的关键时刻,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条条志愿信,出现在全市各大医院及核酸采样队伍中。
西安市胸科医院呼吸科全体医护人员递交“请战书”……
市中医医院325名医护人员奋战抗疫一线,另有66人医疗救治队24小时待命……
市中心医院核酸采样队伍连续奋战,31小时完成21所学校、7个大型社区共7万余人次的核酸检测……
12月22日深夜,西安市人民医院再次增派200名核酸采样队员,奔赴全市多个区域……
“有人说‘90后’的小孩都拈轻怕重,怕多干活。我想问,拈轻怕重如何能让一群花样年华的美少女们变身战士,整整七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有人甚至引发了轻微的尿路感染。”西安市中医医院长安大学核酸采样队队长在抗疫日记中的这段文字,让无数网友心疼。
冬夜里一遍遍消毒冻伤的双手,防护罩上雾气冻成的冰花,忙碌间隙的原地踏步取暖——虽然不知道你的名字,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子,但是一袭白衣的你们,永远是最值得感谢的天使。
感谢您!
工作人员全程护航研考
疫情之下,风雪之中,今年的考研有点不同寻常。
双重考验给考研学子在赴考、出行、食宿等问题上增添了不少压力,更是将严峻的“考卷”摆到了西安面前。
十几万人考试,全城保驾护航。为了“应考尽考”,前期大量信息摸排,调整考试组织工作,反复论证考试方案,持续完善考场安排,协调保障试题转送,“一校一策”“一地一策”“一生一策”……新增考点、就地借考、送考上门,绝对不让一个考生掉队,风雪考研路充满温暖。
12月25日,早上7点20分,在西安交通大学东南门,即将“上岸”的考研大军们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引导下有序入场。学校设置了校外考生绿色通道,考生在出具身份证、准考证、健康码、行程码、健康承诺书、48小时内核酸阴性检测证明后,进入测温区,体温正常并在现场为准考证盖章后,顺利进入校园。
考试期间,西安各考点门口特别设置了临时核酸采样点,为考生提供便利。我市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正常运转,方便考生出行。考场外围的交警、工作人员、志愿者通力合作,为考生们保驾护航。
“本来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考研,难免紧张和慌乱。”考生张琴芳表示,“但是早上出门后发现公交车、出租车都很便利,门口的交警、防疫人员冒着风雪为我们考试服务,感觉非常暖心。真心感谢每一位为研考和抗击疫情付出的工作人员,陕西加油、西安加油!”
感谢您!
党员干部冲锋一线筑起战斗堡垒
“新新,爸妈今晚又回不来了,要听舅舅、舅妈的话,好好上网课……”听到孩子在电话里哽咽的声音,党员李海峰的内心一阵酸楚,赶紧让儿子把手机递给了他舅:“大哥,实在不好意思,辛苦你们了,我跟静静在社区都很忙没办法照顾新新,孩子就交给你们了。”
疫情紧急,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新东社区党委书记牛静静和她的爱人长乐中路街道城管科干部李海峰,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两人常常忙到半夜,吃住在单位,几天没有回家。11岁的孩子新新正值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只能托付给孩子他大舅照看。
连日来,走在灵沼街道石榴村,都能看到佩戴党徽的党员忙碌的身影。“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看到我们戴着党徽,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群众好像吃了定心丸,心里也没那么慌了。”村党支部书记刘智勇说。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西安全力组织抗疫工作,但基层也屡屡出现人手紧缺的情况。22日晚,市委发出紧急号令,机关干部下沉社区充实一线防疫力量。截至25日,全市下沉各级党员干部6.4万人,坚决做到“疫情防控‘七带头’,我是党员我先行”,参与到小区管控、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等工作中。
“我是共产党员,我请战!愿为战胜疫情全力以赴!”“我自愿放弃春节假期,随时听候组织安排!”……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让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也让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感谢您!
志愿服务闪耀古城温暖人心
据不完全统计,自21日到26日,全市每天平均有4万余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各项工作。
社区防控一线,有他们的身影;物资运输保障,有他们的汗水;心理疏导支持,有他们的暖心……
12月16日凌晨,西安三意社演员、梅花奖得主杨升娟刚回到家准备给孩子做饭,突然接到通知。“大家赶紧回单位,有紧急任务。”在西安演艺集团的号召下,该集团旗下三意社的100多位工作人员迅速集结,投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协助曲江新区防疫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志愿服务的第一天,我说得最多的台词就是,请大家提前打开二维码,把手机屏幕调亮,嗓子都喊哑了。”杨升娟笑着说。一向爱惜嗓子的她,此刻来不及多想,坚持和大家一起工作到凌晨。
舞台上,他们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柳青,是“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路遥……但此刻,他们都是身着朴素白衣的志愿者。
感谢广大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奉献,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为群众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温暖着古城的冬天。
感谢您!
普通你我全力配合疫情防控
寒冬无情,疫情残酷,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有太多细节让人泪目。
25日,新一轮核酸检测在风雪中有序进行。
“就算上不了一线,也想尽己所能。”连续几天,咖啡师佩佩将一杯杯热姜茶送到新城区解放门街道的几个核酸检测点。熟悉她的人接到热茶后,会竖起大拇指轻轻弯两下,这个动作是对听障人士表达感谢。
佩佩工作的静默咖啡馆工作人员大多是听障人士,疫情当下,他们默默为这座深爱的城市出一份力,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熬制姜茶。虽不能言语,却温暖了大家的心。
“我家有暖宝宝”“我有个暖足垫”“我家还有个简易床”……这几天,中海观园B区业主群里,一直叽叽喳喳,大家在热烈讨论着给小区里做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送点儿东西。“我们帮不上啥忙,全力配合就是最好的支援。”
一会儿工夫,热腾腾的饺子来了,暖宝宝来了、行军床来了、鲜花也来了……“太辛苦了,这么冷的天,从早忙到晚。大家看在眼里,很心疼。此刻,我们只想对防护服下面的他们说一句‘谢谢!’感谢他们为我们的平安而逆行!感谢他们为这座城市的康复而坚持!”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市民自觉佩戴口罩做好防护、自觉减少非必要出行、自觉居家隔离,居民连夜排队进行核酸采样,封闭区居民更是不厌其烦地接受多轮次的检测采样,很多企业开启居家办公模式……
在疫情面前,最打动人心的,正是每一位西安人这种发自内心的理解和配合,正是让我们相向而行、并肩作战的温暖。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
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平凡又普通的一个个“你”和“我”,发出一束束光,将萤火汇成了星河。
雪中的坚守或许寒冷,但一幕幕温情的抗疫画面,抚慰着每一个西安人的心,这样的城市温度让我们更有底气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此刻的西安,在冬日的沉寂下积攒着强大的能量,孕育着崭新的生机。
待到东风拂翠浓,再赏长安好春光!
记者闫珅 张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