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 呼唤更多企业参与
孙海涛
到扶贫一线采访,笔者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某村支书急切地说:“咱这里山清水秀,要是有企业愿意开发旅游就好了。”某镇长拿出厚厚的产业招商资料:“要是有客商投资,那就能帮助一大批贫困户脱贫。”……的确,产业扶贫是当前各种扶贫模式中的“优选项”,想让这个“优选项”从纸上变成现实,需要更多有责任、有眼光的企业参与进来。
实践已经证明,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是贫困户实现脱贫乃至致富的绝佳方法。不仅于此,产业扶贫对于推动区域内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都具有非凡的意义。然而,不争的事实是,既为“产业”,那就需要企业与项目实现对接,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企业介入,再好的产业项目,也无法创造出“真金白银”去扶持贫困群体。
实际上,很多扶贫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值得企业与之“握手”。以宝鸡西部山区的大水川、九龙山等景区为例,曾经的绿水青山化作了“金山银山”。企业在与当地优势资源结合的过程中,不但“钱景”有保障,更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细细审视,尽管贫困人口所在的区域可能经济并不发达,但很多当地的特色产业却拥有难得的市场优势,在市场大潮中,这就是商机,值得企业去考察,去参与,去投资。
产业扶贫,说到底关键在产业,目的在扶贫,而这种模式也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当去做的事情。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如果仅仅依靠倾斜性的扶贫政策和上级拨付的产业资金,实际是很难起到“遍地开花”效果的,如果有更多的企业愿意参与进来,那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无疑容易得多,也迅速得多。
当下很多企业正在产业扶贫中扮演着“助推器”的作用。笔者以为,面对这样的企业,相关部门不妨给予一定的激励和鼓励,只有这样,政府和社会才能紧紧拧成一股绳,形成扶贫攻坚的整体合力。同时,还应搭建企业与扶贫产业之间的对接平台,并通过财税扶持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兴业,拉动扶贫产业发展,帮扶贫困群众,促进贫困人口真正脱贫致富,并有效遏制返贫现象。
实践告诉我们,多元化的产业扶贫主体最能打出“组合拳”,最能形成上规模的脱贫效果。一个成功的“企业 +扶贫产业”项目中,企业日渐发展,贫困人口大幅增收,产业日渐成熟,这些都将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正能量”。产业扶贫,呼唤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一花引来百花开”,当更多的企业投身产业扶贫大潮中来,必将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如此一来,就能在贫困区域内彻底拔掉“穷根”,开辟“富路”。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