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一份坚守一份情怀 ———记文保员陈增信

2017-06-28 08:22  铜川日报  字号:T|T

因为喜欢历史,爱好文物的研究,人们觉得他是最合适的群众文保员;因为一心向善,虔诚向佛,他选择了看守古庙,数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坚持和信仰履行着保护古庙、保护珍贵文物的职责。提起群众文保员,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但如果没有他们在背后的默默守护,那么今天,这些文物就有可能得不到较好的保护,他们是文物部门保护管理工作的延伸,是田野文物的“守护神”。近日,记者来到新区正阳路街道陈坪村,寻访正在古庙周围巡逻、拔草护园的新区陈坪村泰伯药王庙群众文保员———陈增信。

耳濡目染,认真钻研,对文保工作爱得深沉

位于古耀州西南10km的陈坪村泰伯药王庙,处在鸡叫听三县的咽喉锁钥之地,系清初康熙22年(1683年)修建,至今330余年,古庙现存正殿偏殿五间,面积110余平方米。庙门上刻着“泰伯神庙”四个大字,正殿供奉着泰伯神,偏殿供奉着药王孙思邈,四面墙壁上的彩色壁画惟妙惟肖,其中“泰伯降雨图”“药王坐虎诊龙图”等尤为珍贵,后殿东侧有用朱漆书写的“只有抗日才能活命!红二团宣”标语。

小时候的陈增信就对泰伯药王庙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物遗存如数家珍,他的母亲看守了泰伯药王庙30余年,在庙里长大的陈增信,从小就听母亲和长辈们讲述着这些关于泰伯药王庙的传说,泰伯药王庙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中。或许是在古庙长大的人生经历,或许是受到母亲的耳濡目染,一直以来,陈增信就对各种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宗教文化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时忙完农活,人们总能看到陈增信捧着一本本厚厚的历史书、文物资料在翻看,那股子认真劲,还真是让人不忍心打扰。尤其是从母亲那里接手泰伯药王庙文保工作,担任群众文保员以来,他更是孜孜不倦,在市区文物局相关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了文物保护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和田野文物安全巡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他还自费到云南等地,对当地的文物保护、寺庙建设等进行实地考察,与爱好历史、佛教文化的同行前辈进行沟通交流,在实践中渐渐地提高业务知识水平。陈增信给记者翻开一本老旧的记事薄,里面整整齐齐地记录着他担任文保员工作以来泰伯药王庙的各种文件、报道资料和部分活动照片,哪一年举办了庙会,谁都演出了什么节目,获得了几等奖,报纸上刊登的有关泰伯药王庙的报道,他都一一收集并认真整理起来。

“化缘”修庙,保护文物,老庙重焕光彩

年近70的陈增信,从2001年担任陈坪村泰伯药王庙文保工作以来,至今已在此工作了16年。提起陈增信,陈坪村的村民们直竖起大拇指,“他为人善良热心,平时村民们有啥事他都会赶来帮忙,在群众中威信较高,把老庙交到他手里,我们村里人都放心”“一年五百块钱的经济补贴,现在谁还愿意干啊,但是老陈从不计较这些,几天不去庙里转转,他心里就不踏实”。陈增信说:“为人处世,以善为始,无愧为终,善能让人快乐,我经常来庙里扫扫院子,看看文物,心里都是清净的。”

2001年,年久失修的泰伯药王庙日渐破败,屋顶几尽坍塌,为了保住这座古庙,村上7名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文物保护协会,陈增信被推举为会长,他带领着乡亲们翻修了大殿的砖瓦,更换了部分墙体,对屋顶进行了修缮,更换了花脊、脊兽,当时因为资金短缺,他带领几名代表跑遍了邻近的富平、三原等县,用碗挨家挨户地“化缘”集资,7个人步行了4天,“讨”回了782元,他们的精神感动了附近乡里,乡亲们纷纷你1元、我2元地捐钱捐物,这才使泰伯古庙得到了修缮,为研究该地区的宗教文化、居民生活及抗战历史提供了资料。

重视文保,积极带动,为文保工作添砖加瓦

陈增信不光热心对泰伯药王庙文物的保护和管理,作为一名群众文保员,他深知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把文物保护这项工作看得极为神圣。多年来,他几乎走遍了我市境内的各个文物点,街巷、民居、庙群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对区域内的文物遗存保存状况耳熟能详,每到一处,他都会特别留心当地古遗址、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如遇有破损、破坏等情况,都会立即向当地文物部门进行反映汇报,他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市文物的保护、修缮等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2年至2014年期间,陈增信在延昌寺帮忙整理文物资料,看到寺庙变得有些破败,他一个人用十几天的时间对延昌寺的门窗、院落等进行了翻修、打扫,业余时间,他还充当起了临时导游,为游客们讲解延昌寺的历史文化,在对延昌寺周边的瓦当、碑石等文物进行搜集的过程中,他先后发现了碑刻《耀州华原县延昌寺记》残件,该碑立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又发现《三门记》碑的残件,并及时汇报给文物部门,使得这些珍贵的文物得到及时有效地保护。

在陈增信的积极带动和宣传下,大家都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人们对自觉保护文物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哪里的文物有损坏,哪里又发现了什么新的文物,大伙都会主动找到他,通过他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在他的努力下,一年一度的陈坪村泰伯祭祀庙会也渐渐变得热闹起来,每到农历的六月十五,人们都会来到这座美丽的小村庄,来到泰伯药王庙前,心香一柱祭泰伯。

一座古庙,经受岁月的洗礼、历史的变迁,在今天,依然能够焕发出光彩和神气;一位老人,用自己的奉献与热忱,坚守在文物保护工作的道路上,谱写着向善的情怀,向后人们诉说着古庙的故事。(本报记者 刘西艳 朱敏)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西安一餐企设立“免费茶水”供应点 受到市民们赞许

    2017-06-27 23:20阅读

    西安市2020年将全面完成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建设任务

    2017-06-27 23:03阅读

    全市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服务脱贫攻坚 工作现场会召开

    2017-06-27 14:00阅读

    诚信教育纳入中小学及中职学校德育课程

    2017-06-27 08:10阅读

    前5月高新区GDP16.95亿元 金融聚能给力发展裂变

    2017-06-26 16:01阅读

    市妇联聚力提升帮扶村群众脱贫攻坚政策知晓率

    2017-06-26 10:31阅读

    暑期西安峪口人气旺 提醒:山区降雨突然 汛期远离河道

    2017-06-25 23: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