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醋坊“酿”出脱贫致富路
玉米醋作坊内,水泥灶台上架着两口大铁锅,随着火势渐长,锅内金黄色的玉米浆不停地翻滚着,空气中充满了香甜。一边工人不时给锅底添炭,一边技术员老张待玉米浆熬熟后,加入麦芽使劲搅拌,让麦芽与玉米汤融为一体,再将过滤后的清糖水熬成固体糖倒入瓮中。而后兑入山泉水、放大曲,敞开发酵上三四天,再拿泥封住瓮口,在阳光下晾晒百余天,农家玉米醋就做成了。
在宜君县宜阳街道办有一个近百年酿醋历史的村庄———牛家庄村。“上世纪20年代我们这个村子就开始用玉米做醋了,那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小作坊,只是没有形成统一的生产、销售的规模。”村民张静思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就学会了这门手艺,在外面醋厂打工谋生。
牛家庄村以玉米、核桃为主导产业。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宜阳街道办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明晰了“不动存量做增量,根据市场做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让牛家庄村民重操旧业,延长玉米销售产业链。2016年9月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福源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随即又筹集资金修建了占地2000平方米、厂房6间的福源百年老醋坊,并组织相关人员到山西运城、平遥等地学习生产、包装、销售经验。
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通过分红、提供就业岗位、收购玉米等多种形式让贫困户有产业发展、有钱赚、有活干,极大地提振了他们脱贫的信心。今年78岁的张静思因病致贫,他入股了合作社并被醋坊聘用为技术员。“没想到老了老了,在家门口还找到了工作,到年底还有分红拿,我家日子一定能过好。”他笑呵呵地说,干了40几天,已经领到了4000多元的工资。合作社目前共吸纳社员63户,其中包括34户本村以及周边村子的入股贫困户,另外有17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了务工合同。
今年4月玉米醋正式投产,目前正在发酵晾晒。据牛家庄村村支书、合作社理事长杨民效介绍,玉米醋商标正在申报当中,包装设计已经完成,进入市场后将通过商场超市、电商等多渠道销售。
牛家庄村距离福地湖仅有1.5公里,利用地理位置优势,该村在福地湖停车场旁边建设一个玉米醋专卖店,7月初开始装修。宜阳街道办副主任李兰兰说:“下一步,该村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按照‘旅游+产品’发展模式,大力推动一三产业有机融合,让贫困群众实现真脱贫。”
烈日当空下,一排排黑色粗瓷瓮亮得耀眼,迎面扑来的阵阵醋香让人回味。牛家庄村祖祖辈辈流传的酿醋工艺,留下的不只是文化的沉淀,还是可贵的致富门路。(本报记者 程红兰 郭颖)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