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旅游+扶贫”助推扶贫见成效
(通讯员 周培生)梯田文化广场游人如织、环福地湖自驾“洗肺”……每到节假日和周末,宜君都吸引着四方来客。今年上半年,宜君县按照“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完备、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甜美”的发展总体目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底,全县旅游人数同比上年增长22.4%,发展旅游带动脱贫人数1200人,增加收入8600万元。越来越多的群众收获到了旅游带来的“红利”,旅游扶贫见成效。
近年来,地处关中和陕北交接处的宜君县,把旅游产业作为脱贫攻坚新引擎,把美丽风光做成富民产业,加快旅游与文化、农业融合,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带动县域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希望之路。宜君县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全力推进了旅游扶贫工作,在农民增收、带动就业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大力发展旅游景区,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今年以来,该县所有景区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使贫困群众就地创业实现增收脱贫。据统计,上半年梯田景区发展带动贫困户10人、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45户;福地湖景区产业发展扶贫带动贫困户66户;云梦山景区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15户。
发展乡村民宿,探索贫困户脱贫新路子。今年5月份,共组织了40名乡村民宿从业人员,农家乐、乡村度假村从业人员参加市旅游委举办的乡村特色民宿系列培训。全县23户民宿,年接待人数4万人次,每户年平均收入7万余元。通过培训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品质良好的乡村民宿旅游产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研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宜君拥有丰富的农特资源,以玉米、苹果、核桃为主的农作物,显著特点是天然、绿色、环保、无污染,玉米高产无公害,核桃品质好、规模大,是陕西省核桃生产大县。东部塬区苹果规划连片已具规模,具有很好的农业产业观光价值。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初级农副产品被研发为特色旅游商品,附加值增加,大批旅游商品深受游客欢迎。以核桃为例,市场价为8元/斤,如果开发成核桃工艺品,核桃油、核桃乳等,产品市场、销路将大大的开通,作为提供初级农产品的核桃农也得到了相应增收。
该县旅游扶贫工作始终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宣传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总结提炼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形成了各方关注、共同抓建、积极参与创建的工作格局。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