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雷锋:用真情实招带领群众致富
以前,宜君县尧生镇孟皇村基础设施落后,只有一条1.2公里的通村水泥路。这里的村民普遍收入不高,党员群众人心涣散;如今,这个村庄却是一副新面貌———村子干净整洁、乡亲们的钱包一天天鼓起来、村民用上自来水、户户门前通水泥路……这些成绩背后凝聚着尧生镇孟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雷锋的心血。
顺应民意谋发展
刘雷锋的妻子得知他当选孟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埋怨说:“村集体是无任何收入来源的烂摊子,群众都希望村子有变化,看你如何转变?”
他说:“再苦再难,群众这么信任我,我不能让群众心寒!”于是,他说服妻子,把卖了苹果、玉米的钱拿上,争取项目、跑资金。
在刘雷锋的努力下,多方的支持配合下,2013年村里建成了1545平方米的文化广场1个,硬化巷道640米,安装路灯10盏,投资40万元打机井1眼。2014年孟皇村一、二组95户村民引通了自来水,投资25万元建设村两委活动阵地1处,并配齐新的办公设备。初战告捷,群众眼中的他成了能干事,也能干成事的人。2016年孟皇村至东王尧科组2.5公里的水泥路顺利完工,村里2.5公里长的巷道全部硬化,三组20户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建成3000立方米涝池1个,投资10万元建成村标准化卫生室1个,并投入使用。
精准施策促脱贫
为了解决15户贫困户,53人的实际困难,他结合实际情况,多次入户,摸清家底,主动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与村班子讨论研究,制定了近抓养殖、远抓苹果种植的思路。
2016年孟皇村15户贫困户,其中2户兜底,2户养羊,1户养牛,9户每户养土鸡51只,还有1户贫困户。刘雷锋主动请缨、多次入户、促膝长谈、宣传政策,激发了这个贫困户内生发展的动力,目前这个贫困户正在为其他农户套袋,每天能挣100多元,解决了当前的实际困难。
2016年他多次去外地取经,认为当地发展早中熟苹果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在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苹果品质上,他鼓励头脑灵活的农户,栽植双矮、中熟蜜脆苹果。经过宣传,今年春季已有9户栽植26亩(其中有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该品种的种植,为苹果产业发展结构的调整迈出可喜的一步。在他的努力下,村上成立了孟皇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协会的成立及时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并通过政府支持为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1-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这两项金融支持,为孟皇村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身作则带队伍
任职以来,刘雷锋始终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以身作则、身正为范,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涉及群众敏感的低保、危房改造等惠农、涉农政策都要经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评审、公示、上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他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不断树立规矩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展现服务意识。在他的带领下,村班子被人们称为“黄金搭档”。
就是有这样的默默扎根基层、务实进取的村干部,孟皇村近几年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真正竖起了孟皇村精神文明的旗帜。(本报记者 郭颖)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