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旬阳惊现70年前十屏寿联 由学生撰文楷书300余字

2017-07-06 18:15  安康日报  字号:T|T

IMG_2103.JPG

IMG_2105.JPG

(记者 潘定安 图文)近日,70年前的十屏贺寿联现旬阳县蜀河镇,据蜀河镇收藏人廖大忠介绍,此联为1947年爷爷廖鸿功先生过70岁生日时,由12位弟子赠送。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包含着对恩师的培养教育的感谢。旬阳县志称其:蜀河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廖鸿功(18781961),子勋臣,旬阳县蜀河镇人,其祖原籍江西抚州府临安县。清道光初年迁居旬阳县西关,开王福堂药铺,经营药业,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军转转旬阳,药铺遭焚,于光绪八年(1882)迁居蜀河镇,其父廖宗孝(又名廖魁)为县衙差人。廖鸿功5岁入师塾读书,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县试,成绩优秀。

光绪18年(1892)入县城敷文书院读书,学习刻苦,就读八年,课试皆名列前茅,故每月所得奖学金,除供伙食费外,尚有剩余接济家中。光绪二十七年(1901)参加县试,名列第一。第二年经院试中庠生。同年赴省城西安应乡试,因系衙役之后,被取消考试资格,含愤而归,从此开始教学生涯,直至1952年因病退休,前后达48年之久。

廖鸿功的孙子廖大忠是一名退休教师,善于钻研文史,在他家里向我展示了他收藏至今1947年爷爷70寿诞时弟子撰写书写的十屏贺寿联。

寿联为散文体,红纸黑字,缎子精裱,每屏300多字计3000余字。

廖大忠介绍,保存了几十年每年都要拿出来看看,晒晒太阳,防止落灰生虫了。对后代也是个教育。

廖大忠说,保存爷爷遗物目的是让后人铭记先人遗训,传承尊师重教风气,倡导节俭反对铺张

落款处由学生项鸿材撰联符家瑞楷书,报答恩师之心,跃然纸上。

廖大忠提供了一本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张沛主编的旬阳县县志(1996年版),旬阳县志详实记载了廖鸿功先生的生平事迹。

县志记载,他身残志坚,双目失明,时已年逾古稀,仍然关心国家大事,经常请人读报,并作诗自慰。1953年因病离校回家养病,1953年病情加重,医治无效,双目失明,人民政府非常关心他的健康,按月发给他月俸,以资养老。廖鸿功对人民政府关心赋诗《报答党恩》一首:感荷生成头戴天,党恩浩大亦同然,吾盲按月给资养,八病多方施药痊,常遭政元来慰看,教师照顾最周全。千金报答难如愿,唯有示儿多贡献。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7月8日起 西安公交241路线路延伸至白鹿仓旅游景区

    2017-07-07 08:51阅读

    打造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

    2017-07-06 12:17阅读

    代文剑:当好“第一书记” “驻”进百姓心间

    2017-07-06 08:30阅读

    3201医院派出医疗队 对口支援西乡县人民医院、镇巴县人民医院

    2017-07-05 12:36阅读

    深化思想认识 形成良好氛围

    2017-07-05 08:01阅读

    洋县政协调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17-07-04 12:33阅读

    市文明办与市公安局联手举行“好警·好家”双评选活动

    2017-07-04 08:0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