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农产品将“持证上岗”
我市农产品将持证上岗 咸阳市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快建立以质量安全合格为核心内容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监管衔接机制,我市主动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从8月1日起,我市食药部门将对入市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查验合格证。对无法提供相关证件的销售者,入市时产品需进行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市农业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各县市区相关部门通过分级负责、规范管理,建立起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监管衔接机制,将保障合格证的使用管理体系的全程实施、运转高效。在为市民餐桌安全保驾护航的同时,也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
主动推行食用农产品绿色身份证
2016年7月,农业部在河北省、浙江省、陕西省等6个省份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其中陕西省将管理试点设置在商洛、安康、岐山等6个市县。为了尽早提升我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促进食用农业品的标准化生产,作为非试点城市我市快速主动地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2016年12月,市农业局召开了全市产地准出示范基地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印发了《农业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办法》有关规定,在部分农业示范基地先行试点。各县市区统一制作了合格证样式后,曾在13个产地准出示范基地发放试行。今年,市农业局联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咸阳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从8月1日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据市农产品监督管理科的张建利介绍,我市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以产品的相关信息、生产者的主要信息以及产品的安全保证方式作为绿色身份证的基本信息。
自我管理与监督管理并行
产品怎么样生产者自己最清楚,合格证就是生产者的一种自我认定或委托认定,但这个认定一旦进入市场就要接受监督和查验,要承担法律责任!关于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张建利这样解释道。生产者可采取自检合格、委托检测合格、内部质量控制合格、自我承诺合格这四种形式的一种作为合格证的开具依据。开具后,生产者要对其生产并上市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普通农户可以到当地的农业局免费领取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其种植的农产品也可以通过自检或自我承诺合格的方式进入市场。另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章等也视同合格证。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之后将作为相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追溯依据。我市有着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各县市都下设了检验检测站。各县市区农业局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作为日常巡查、执法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大监管力度。食药监部门通过加强对入市销售食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和抽检监测,督促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落实相关的责任义务。发现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将按照《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据悉,2017年我市计划开展例行监测840个,监督抽检40000次。
实现餐桌安全与农产品升级的共赢
当消费者被知道吃的东西从哪来、谁生产的,就会变得更理性,农业生产就更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从而带动整个农业市场走向理性的动态平衡。张建利说道。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作为构建食用农产品市场诚信体系的重要载体,为农产品的生产端和消费端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能准确传达消费市场的信息。既可作为消费者选购农产品的判断依据,也可作为政府部门强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抓手,从而为市民餐桌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在一个诚信的市场体系中,为了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将脱颖而出,从而带动农产品不断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据了解,预计九月底我市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制度将在三品一标认证产地及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高的生产基地、家庭农场等全部实行。明年四月底,全市所有生产主体采收上市的食用农产品均需开具合格证。本网记者孟丽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