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爱民之心 恪守利民之责
(通讯员 盛泉)提起柯昌林,丁家坝村的干部群众无不挑起大拇哥,从林业系统到邮政系统,再到脱贫攻坚,他将真情融入脚下的土地;从采伐工到投递员,再到脱贫战线上的排头兵,岁月淘洗出他品德的光芒,时光磨砺出他人格的力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忠诚无悔的誓言。
敬业奉献,无悔的青春献给人民
1972年,柯昌林出生在石泉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高中毕业以后,他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宝鸡市太白县林业局,从采伐工到林工专干,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2000年,为响应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本可以选择继续留下发展的柯昌林毅然放弃了十年工作的积累,回到家乡进入邮政系统工作,成为了一名投递员,十余年的投递生涯,他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不仅出色的完成了自己本职工作,还主动帮助客户代收货款、代办事项,不仅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投递员和优秀共产党员,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2016年,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形势的不断加剧,作为云雾山镇丁家坝村包联单位的市、县邮政公司持续加大了对于村上各项工作尤其是脱贫攻坚的支持和引导力度,柯昌林也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被派驻丁家坝村成为了一名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员。
积极学习,工作的热情献给脱贫
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关系复杂,而对一个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不懂扶贫政策,对村里情况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来说,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柯昌林没有因此而退缩,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他就多向村干部学习交流,不懂扶贫政策,他就通宵达旦的学习理解;对村里的情况一无所知,他就爬山涉水,背着干粮走村入户。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已经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驻村脱贫干部。
贫困户何华祥是村里出名的困难户,家中两位老人身体一直不好,全家只靠何华祥一人种地努力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难。柯昌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入户调查情况,帮助何华祥想办法,谋出路,在它的带动和鼓励下,何华祥通过加入灰鸡专业养殖合作社养殖灰鸡1000余只,当年出栏600余只,共计收入1万余元,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自身的努力和集体的带动之下,此时的柯昌林俨然成了一名脱贫攻坚专家,脱贫政策倒背如流,贫困户情况了然于胸,基层工作经验日渐深厚,群众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再加上一颗立志为党奉献的衷心,一颗立志为民服务的诚心和一颗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心,源源不竭的工作动力让他逐渐成为了丁家坝村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成为了整个团队中的主心骨。
干事创业,奋斗的激情献给农村
今年3月,由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柯昌林被任命为丁家坝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一年以来的驻村工作让他很快的适应了这个角色,也让他开始从宏观方面掌控全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丁家坝村是由原丁家坝村、原板沟村和原一心村三村合并而成的大村,虽然是远近闻名的蚕桑示范村,但是由于各组地理条件差距较大,人心所望不齐导致村内贫富差距较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有效利用各片区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的发展产业,如何利用村内能人的优势资源让先富带动后富,如何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真正实现支部+x+贫困户及 能人兴村等战略构想的村内实践,有效带动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成为了柯昌林天天思考的问题。
他要求每名党员都要积极亮明身份,向群众公开承诺办实事,结合双培双带活动的开展持续鼓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成为能人大户,同时吸纳其他能人加入党组织,不断充实党员队伍,提升党组织能量。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村支委委员分别都成了黄花菜种植大户、养牛大户和养蚕大户,带动了一大批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也极大的提振了全村人民脱贫奔小康的信心。
针对蚕桑产业的发展,他提出了改技术、扩产能、提质量的发展思路,在县人大和县蚕桑局的大力支持下,添置了小蚕共育的养殖设备,革新了养殖技术,新建了密植桑园100余亩,进一步提高了养殖效率和蚕茧的质量,全村春蚕养殖600余张,蚕桑产值较上年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让蚕桑产业真正成为了丁家坝村的支柱产业。
以蚕桑产业发展为基础,他又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推动全村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促成了养殖大户陈珊和建立了乡源灰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的力量鼓励包括10余户贫困户在内的40余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由合作者统一进行鸡苗培育发放,规范化鸡舍搭建,养殖技术指导以及销售渠道的畅通,让贫困户搭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全村支部+合作社+能人大户+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雏形基本形成。
借助金融扶贫和电商扶贫的有力机遇,他又多方引援,争取扶贫贷款62.7万元,扶持了16户农户扩大了养殖规模,提高了专业程度;同时,在他的积极协调下,依托邮政系统自主开发的邮乐网的优质网络营销平台,县邮政公司出资3万元建成了以村邮优购为主题的云雾山镇电商服务中心,为全镇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提供了新的渠道。
播撒关爱,滚烫的爱心温暖乡亲
驻村虽有期,情义却无价,关爱村上的弱势群体是柯昌林驻村以来为自己定下的规矩,在入户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为贫困户带去慰问品,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他常说:我也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也吃过苦,受过穷,也曾有很多爱心人士真诚的帮助过我,现在我有了一点力量,就应该尽全力反哺社会,给需要帮助 的人带去一点温暖。
他不仅身体力行,还积极牵线搭桥,用心播撒关爱。2016年开始,每逢传统佳节,县邮政公司及其他爱心人士都会到全镇的每一个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带去生活用品,送去爱的温暖;每到六一儿童节,县邮政公司都会到银桥小学为师生送去书籍和文具,并给贫困家庭儿童送去慰问金。
以村为家,无私的奉献感动人心
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他深刻的认识到己身正方可正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不变的宗旨,舍小家顾大家是他工作的形象,村委会的电脑坏了无法使用,他把自家的电脑拿来工作;活动室的冰箱坏了影响生活,他把自家的冰箱搬来使用,以村为家、勤勤恳恳,以业为重、孜孜不倦。
在这次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的节奏就像打仗一样紧锣密鼓,每项任务都在争分夺秒,每个数字都要准而又准,作为工作队长的柯昌林既要指挥全村的具体工作,又要走村入户宣讲政策,核实情况,弯弯的山路留下他追逐远方的步履,夜晚的会议倾注他心系群众的诗行;五加二,白加黑凝聚他为民奉献的心血,风里来,雨里走展现他脚踏实地的品格。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老毛病再次发作,但是,就算在医院的病床上他依然不忘工作,手机阅读文件,电话指挥工作,俨然把病床也变成了办公的场所,医生护士让他好好休息,他却说:大家都在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让我怎么安心在这里休息....
这就是柯昌林,一名把人民和群众时刻放在心间的普通共产党员,一名把工作和责任时刻抗在肩上的优秀第一书记。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务实坚定的扶贫干部,才带给大家脱贫致富的希望;产业发展的道路中,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敢想敢干的领路人,才有了今天蓬勃发展的景象。脱贫攻坚的号角仍在耳边吹响,通往小康的道路依旧泥泞难行,但是我们坚信,只要脚踏实地,干群一心,不畏艰难,奋勇争先,美好的中国梦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