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一句承诺——记眉县常兴镇岭堡村第一书记杨战宏
本报记者郑晔
今年3月,眉县农业局干部杨战宏作为年轻力量被派到常兴镇岭堡村担任第一书记,面对这个被评定为软弱涣散村的新环境,怀揣梦想的杨战宏内心充满了豪情。“我承诺,在我的任期里,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要带领群众早一天过上好日子!”在常兴镇扶贫攻坚工作动员会上,刚到村上的杨战宏代表第一书记做了这样朴实的承诺。
如今,4个多月过去了,在这140多天里,为了那一句看似简单的承诺,杨战宏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向前迈进。绘蓝图奔小康有目标“我们村不大,543户,但是有7个自然村,村民居住比较分散。”7月6日,记者来到常兴镇岭堡村,皮肤黝黑、举止干练的杨战宏正和工人协调天然气安装事宜,听到记者询问村里的情况,他如数家珍,并从包里拿出一张手绘的岭堡村地图,给记者介绍了起来。
这张手绘地图是杨战宏刚到村里时自己动手绘制的。为了尽快熟悉村情,他用三天时间走遍村里的每个角落,几乎和每个小组的村民都聊过天,晚上回到宿舍,再凭记忆画出来。图上,68户贫困户的居住情况、村里道路情况、耕地分布情况,甚至村口的古树,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有了这张图,他对村里的情况有了底,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定期召开支委会和党员大会,征求大家对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了全村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村级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及年度产业发展计划。他提出:村里要发展,就要把眼光放远,先把基础设施完善到位,再按照《岭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蓝图,分步、分层次发展产业,强壮根基,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
手头有了村情图,心里有了发展图,杨战宏对岭堡村的脱贫有了方向,有了底气。抓基建新农村有盼头
要致富,先要让村民知道新农村是什么样,心里才能有发展的动力。意气风发的杨战宏一到村里,就积极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短短两个月时间,从规划到实施,全村天然气主管道已经铺设到位,入户工作也即将结束。
岭堡村地处渭河北岸,但进村道路却要经过另外一个村。在杨战宏的地图上,只需向南修一条500米的主干道,村民外出就会方便很多。杨战宏和村上干部一道,积极争取资金,很快就修好了这条村民盼望已久的道路。在修路的同时,他利用自己的工作优势,同时展开道路绿化、美化工作,如今,这条宽阔的道路两边,小树亭亭玉立,月季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岭堡村村民居住分散,相应的耕地跨度也较长,导致一些生产道路至今没有硬化,阻碍了农民发展产业的步伐。杨战宏没事就拿出地图琢磨,他发现,只要新修一条800米的生产道路,就能把原本绕来绕去的田间道路变成“环形”,去地里干活就要省很多事。说干就干,在杨战宏的推动下,村里的生产道路终于连接起来,成了造福群众的大好事。
更换三台变压器、维修三座旧机井、整治环境卫生……用杨战宏的话来说:只有把基础设施抓上去,新农村才是村民心目中真正的新农村,脱贫致富才能有坚实的根基!强产业贫困户有保障
和地处渭河南岸的眉县其他村镇不同,常兴镇地处渭河以北,受土壤、灌溉等条件限制,这里的村民多年来以外出打工为主,产业发展一直处于缺乏活力的状态。
因为一直在农业部门工作,杨战宏始终相信,土地能生金。只有充分发掘土地的利用价值,才能让贫困户不掉队,让村民致富有最扎实的保障。
美国紫薇园是常兴镇引进的产业项目,得知企业发展二期工程后,杨战宏积极协商,把村里的400亩耕地用于土地流转,其中,优先考虑贫困户的土地。村民李君治因病致贫,不能外出打工,村上不仅流转了他家1亩多土地,还把他的老伴安排进园区工作,解决了一家人的后顾之忧。
农村是杨战宏成长的地方,农业是杨战宏的本职工作,到岭堡村任职,杨战宏更多了解决问题的本领。他邀请来专家,对岭堡村的土地进行测试分析,最终测定出750亩土地可以种植猕猴桃。为了鼓励农民发展猕猴桃产业,他买来优质苗木,争取来有机肥免费向村民发放,在他的带动下,今年村上新栽植猕猴桃340亩,其中26户贫困户种植猕猴桃达到72亩,户均2.7亩。“有了这些猕猴桃,贫困户就能真正脱贫!”看着地里的猕猴桃,杨战宏信心十足。
给贫困户夏少波的妻子争取残疾车,为贫困户韩夫强的儿子联系上技校,并争取免学费和生活费补贴……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书写着杨战宏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的成绩单。那句看似朴实的承诺,杨战宏一直用心在践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