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贫困户冯义军:不等不靠摘贫帽

2017-07-28 10:29  汉中日报  字号:T|T

本报通讯员 雷磊 查厚建

“有好政策的扶持,我一定要加把劲儿,争取早点儿脱贫!”近日,冯义军对入户走访的帮扶人员说道。这十足的干劲儿,人们很难将眼前的他与曾经在产业致富之路上接连受挫,一度背负沉重债务的汉子联系在一起。冯义军,这个勤劳朴实的庄稼人,硬是凭借着不服输、不认命的精神,依靠产业种植,迎来脱贫致富的曙光。

今年43岁的冯义军是西乡县子午镇罗家院村二组村民。早些年,冯义军在集镇上开了个小理发店,但是生意清淡,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心想让妻儿过上好日子的他,眼瞅着乡亲们依靠种养殖产业逐步摆脱了贫困,他也跃跃欲试。2007年,当地木耳收购价格一路走高。于是,冯义军关了小店,从亲戚朋友处借款9万,从“剃头匠”跃身变成木耳种植户。连续三年,他先后共种植木耳1000多架。恰逢多雨年份,加之菌种的选择问题,导致连年亏损血本无归。为此,妻子一气之下离婚出走。留给冯义军的,除了几间破烂的土坯房、一个尚在读初中的儿子,还有14万元的债务。

“就算是为了孩子,我也要继续干!”冯义军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压垮。他继续贷款发展产业。他认真地总结失败教训,认为当地的气候条件更适宜种植段木香菇。从2010年开始,在小规模试种成功后,他渐渐有了信心,但由于欠债过多,几年辛苦种植香菇的收益除了还债也只够父子俩的生活。

2015年,由于住房问题和缺资金,冯义军家被评为贫困户。县统征办主任薛发敬成为了他的帮扶人。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薛发敬向他介绍了小额扶贫贴息贷款的相关政策,并主动提出帮冯义军协调贷款,鼓励他用好贷款,继续扩大香菇规模。

有了政府的帮助,冯义军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拿到5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他立即找挖机开挖土地20亩,发展30亩吊瓜、200架香菇。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仅去年一年,吊瓜就卖出2.3万元,香菇卖出4万元。尝到了甜头之后,他今年又新发展段木香菇200架,继续巩固扩大产业规模。

在忙着摘掉“穷帽”的同时,冯义军不忘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随着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在种植管理上,冯义军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他一次又一次地到周边贫困户家中做工作,说服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干一些点菌、摘菇的活儿。一来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二来也让他们增加收入。经过冯义军的努力,村上的20余名贫困户,仅今年为他点香菇种,每人就赚了1000多元。

目前,他的儿子在教育扶贫好政策的支持下,已经在西安一所大学就读,而他也组建了新的家庭,现任妻子看上了他的勤劳,没有介意他的家庭条件。如今,夫妻二人辛苦劳动发展产业,孩子认真上学家庭经济不断得到好转,加之移民搬迁房也即将竣工。“估计到年底,我们一家子就能脱贫了!”冯义军信心满满。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安康建成7处红色遗址纪念广场 开发红色旅游

    2017-07-28 10:03阅读

    八鱼镇寨子岭村:葡萄结出脱贫果

    2017-07-27 18:29阅读

    坚守扶贫岗位的“准妈妈”

    2017-07-27 10:50阅读

    安康电视台专题报道平利县检察机关护航脱贫攻坚工作

    2017-07-26 18:08阅读

    皂角铺村党课点燃“脱贫志”

    2017-07-26 08:03阅读

    紫阳县高桥镇 借助“三个助力”三举措夯实河长制管护工作

    2017-07-25 12:13阅读

    爱心传递正能量——记陈仓区退休教师张明霞

    2017-07-24 18:4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