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大棚里“种”出了梦中的好日子

2017-07-30 10:03  铜川日报  字号:T|T

7月19日,耀州区瑶曲镇闫曲河村“梦中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棚菜基地。

大棚里,绿油发亮的辣椒、脆格生生的黄瓜、鲜嫩圆润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崔普选正和村民们忙着采摘。明天一大早,这些纯天然、无公害的蔬菜就会摆在临近的下石节、陈家山等矿区的市场上。

“我2005年就想种大棚菜,去年才梦想成真,还带领和我一样的15户贫困户入股种了11棚。这多亏了帮扶干部们实打实的帮扶啊……”

崔普选说着,起起伏伏地走着。这个右脚残疾、穷了大半辈子的汉子,终于在59岁时圆了自己的“大棚梦”,还带领村里的贫困户一同走向致富路,成了耀州北部山区的新传奇。

生活艰难 致富梦“沉睡”

闫曲河村位于瑶曲镇以北5公里,村民沿川道、山梁分散居住,受地形限制耕地较少,农业发展水平低。对于有劳动力的家庭,靠外出打工可以勉强不愁衣食,但缺劳力、负担重的家庭则大多陷入了贫困。

幼时,崔普选因一场医疗事故,右脚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和妻子一直靠种植10余亩玉米为生。后来又有了儿子、儿媳、孙子,全家大大小小六口人,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每天趴在地里侍弄那些庄稼,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由于他身有残疾,又缺乏一技之长,附近有时有临时用工,人家宁愿用女工也不愿意要他。全家人的生活都寄托在那些庄稼上。

过上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是每个人的梦想,崔普选也不例外。这个梦始于2005年,朋友周赤平是他脱贫致富梦的“造梦人”。

2005年,崔普选在卖玉米时,认识了专门从事农资销售和大棚蔬菜种植推广的周赤平。看到老崔的日子这么难,周赤平很想帮他一把。

凭借多年推广大棚蔬菜积累的经验,周赤平认为崔普选家的土地在光照、水源等方面都非常适合发展大棚蔬菜,便向崔普选提出建议,并愿意给予他最大的帮助。

但当时的崔普选因为家庭负担实在太重,只能勉强糊住嘴,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

这个致富梦一“沉睡”就是10年。

脱贫政策 圆十载长梦

2015年,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崔普选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镇上、村上的各级领导干部都非常关心他的生产生活,为他家的脱贫出谋划策。崔普选觉得不能再这么消沉了,“沉睡”多年的致富梦该用自己的汗水将它浇醒了。

于是他主动联系了周赤平,向他倾诉了自己想搞大棚蔬菜的想法。周赤平一听,便立即带高级农技师吴进宇来了。为确保科学种植,周赤平先后取了三次样土,分别在铜川、西安、山东的检测机构对土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崔普选家的土地钾肥、氮肥含量高,非常适合种植大棚蔬菜。

土质条件具备了,资金问题又摆在了崔普选面前。

他把发展大棚蔬菜的想法告诉了闫曲河村“第一书记”、耀州区柳林林场副厂长贺建德。贺建德一听,这是个好事啊,便鼓励崔普选说:“老崔,你腿脚不好,你跑不了的事情我来跑,你遇到啥困难我来解决,你只要一心一意把大棚务好就行了。”

贺建德又把崔普选的想法告诉了瑶曲镇党委书记任东营和镇长刘新。一来二去,大家伙儿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想方设法为老崔筹集启动资金。

为了坚定崔普选的信心,周赤平也主动入股建大棚。

在各级领导及亲戚朋友的帮助下,2016年12月,占地3000平方米的6个蔬菜大棚拔地而起,种上了黄瓜、西红柿、辣椒等多种蔬菜。这种新式大棚配套着滴灌设施,每个投资1.2万元,使用周期15年,菜种好了,一个棚七八个月就能收回成本。

2017年5月,大棚里的第一茬蔬菜陆续上市,得益于纯天然无公害,销量很好,根本不愁卖。崔普选初尝到了大棚种植的甜头。

“我们‘梦中梦’的蔬菜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不会为了提高产量去喷洒农药和施用化肥,用的都是从周围村子购买的鸡粪、羊粪、牛粪等农家肥。我们的蔬菜虽然产量不高,有些菜还有虫眼,但吃起来味道好,就像小时候吃的菜味道一样。”说起这些蔬菜,崔普选像说自己的娃娃一样自豪。

一时间,崔普选的大棚蔬菜口碑一传十、十传百,不仅销往了下石节、陈家山、崔家沟这些临近的矿区,就连王益区、印台区和新区的市场上也有了。

“梦中梦”大棚蔬菜初上市就成了客商眼中的品牌。

崔普选的大棚效应很快传到了耀州区委书记杨宏伟那里。杨宏伟数次到他的大棚里考察调研,建议他扩大规模,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致富,还为他争取到了项目资金,修建了一条长200米、宽8米连接大棚菜基地和通村公路的“产业路”,让蔬菜运输一路畅通。驻村干部及镇上领导帮着他跑资金、跑项目。耀州区劳模协会第四小分队深入村里,就产业扶持与他交流、出谋划策,还筹集了5万余元资金帮助他扩大规模。

“投入那么多钱,如果管理不好,扯了是些塑料纸,扔了是些铁管子,咋给帮咱的人交代?”就在大家伙儿都为选址扩建奔忙的时候,崔普选却因为担心干不好打起了退堂鼓。

为了给崔普选吃下“定心丸”,区上和镇、村干部还组织15户贫困户和他一起建大棚,每户以国家给的1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一下子就为他筹集到了15万元资金,用于扩大规模。

看到这么多人鼓励他、帮助他,崔普选一咬牙:“干!”

在众人的期待下,今年6月份,崔普选又建成了11个大棚,还成立了“梦中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扩大规模 勇当“领头雁”

如今,合作社的17个大棚里,种植着黄瓜、西红柿、辣椒、乳瓜、西蓝花、豆角等多种瓜果蔬菜,有的正茁壮成长,有的正火热销售。为了保证稳定的灌溉水源,崔普选还专门打了一口70米深的机井。

站在大棚边,崔普选喜滋滋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棚黄瓜、西红柿总产量都在3000公斤左右,每公斤批发价3元。一个棚一年可以种三茬,除去农家肥、人工工资等这些投入,每个棚一年的纯收入在两万元左右。”

一人好不叫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崔普选的致富路越走越顺了,心里的牵挂也越来越多了。他说:“过去日子艰难的时候,左邻右舍常接济我,我现在发展起来了,不能把大家忘了。”

于是,“梦中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刚一成立,崔普选就吸纳了本村和贾曲河村、桑木渠村等临近村的20余户贫困户来大棚基地打工,不仅每个人每月能有1200元—3000元的打工收入,而且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每年可分红利800元。

“我们合作社下一步还要继续扩大蔬菜基地规模,再建20—30个大棚,争取让村里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自己的大棚。”崔普选说。

崔普选的精神也鼓舞着其他贫困户。很多贫困户来这里打工,不仅是为了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为发展自己的蔬菜大棚做准备。

贫困户赖粉霞43岁,老公公常年生病需要照顾,她没办法外出打工。“梦中梦”合作社成立后,她家不仅入了社,她还到大棚基地打工,日子也好转起来。

“在这儿打工不仅每月有收入,还能学技术,将来建自己的大棚。老崔一个残疾人都能找到致富门路,咱更应该好好干。”赖粉霞说。

如今的崔普选不仅成了全村人学习的榜样,也成了镇上树立的脱贫致富典型。

7月13日,瑶曲镇在“梦中梦”合作社大棚基地召开了全镇的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邀请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以及贫困户代表等100余人来这里现场参观学习,不仅是学技术,更是学习崔普选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

“‘梦中梦’大棚蔬菜基地填补了瑶曲镇大棚蔬菜产业的空白。考虑到瑶曲镇很多村都适合发展大棚蔬菜,我们也将积极规划支持有条件的村子,带动更多人创业致富。”镇长刘新对瑶曲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充满了信心。( 本报记者 高彧 刘冰剑 贺琳)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早阳镇:“新大员”为村级发展注入“新能量”

    2017-07-29 20:02阅读

    商州警方破获一起特大跨省贩毒案

    2017-07-29 08:00阅读

    旬阳公安城郊所突出四项建设实现警务实战新提升

    2017-07-28 12:24阅读

    开关柜突然起火 电力职工速抢修

    2017-07-27 18:47阅读

    蜀河镇:爱心企业助力产业扶贫

    2017-07-27 10:00阅读

    白柳所:“四举措”高温防溺水工作不停歇

    2017-07-26 16:04阅读

    严控臭氧超标!西安明起禁止汽修企业在8时至17时进行喷涂作业

    2017-07-26 08: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