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存助人之念 常怀感恩之心 ——华原社区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思路
近年来,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华原社区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在提升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机制上求突破,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积极探索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初具雏形
随着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的全面展开,“志愿者”这个词跃入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视野。当时社区还没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模式和服务经验就更加无从谈起,这就意味着许多工作需要从零起步。如何成立志愿者队伍、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华原社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2014年的冬天,洋洋洒洒的大雪铺满了整个城市,加之车辆碾压,路面积雪很快变成了冰溜子,行人出行不便。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华原社区组织10余名工作人员,对辖区6条巷道进行清理。寒风料峭、滴水成冰,可是社区工作人员却干得热火朝天,周边的居民也受到感染,纷纷加入到了清理积雪的大军中,他们有的铲冰、有的扫雪,不到2个小时,6条巷道的积雪全部被铲除。主动参加这次清雪行动的30余人从此成为了华原社区的第一批志愿者,也有了第一个志愿服务口号:奉献自己,温暖他人。此后,华原社区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完善社区志愿服务队相关机制: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不断深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社区现有志愿者达178余人,约占社区人口的16%。
巩固提高 社区志愿服务意识不断提高
随着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华原社区志愿服务已从自发阶段发展到自觉阶段,正向着持久、规范的方向发展。
当辖区行动不便的汤秀英老人无人照料时,社区志愿者田英丽义无反顾地照料老人10多年。虽然她没有工作,生活很拮据,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孩子,一家3口仅靠微薄的低保金度日。但在这10年中,她依然坚持把老人的生活起居照料得无微不至。直到现在,她还经常扶老人洗澡,帮老人理发,陪老人聊天解闷,帮老人清洁室内卫生,让老人享受儿女般的亲情。当别人询问起这10年来她都受了多少苦和累时,她总是摇着头笑笑说:“我相信,谁遇到这样的家庭都会帮他们的,更何况我是社区的一名志愿者。”社区还有许许多多像田英丽这样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勇于创新 社区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多年来,华原社区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不断转变职能,总结经验,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勇于创新,不断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志愿服务内容。
2015年,华原社区新建了750平米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面向辖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和集中托养服务。社区招募具有照料、陪护、康复、医疗等专业特长的10名志愿者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社区成立了扶老助残志愿服务队、医疗保健志愿服务队等4支队伍,并定期组织进行相关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社区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九上门”活动。一是政策法规宣传上门。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政策法规的上门宣传咨询活动,还组织志愿者队伍开辟宣传栏,广范宣传政策法规。二是关注健康救治上门。志愿者经常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起定期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免费体检、上门诊疗。三是邻里不和调解上门。建立了“社区小法庭”,通过“小法庭”及时调解民间纠纷。现已调解家庭纠纷10起,邻里矛盾5起。四是贫困有难救助上门。社区志愿者工作站组织志愿者及时为社区困难群众、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子女进行服务,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五是科技文化教育上门。社区组织开展多彩的学习型家庭活动、邻居节活动、文体惠民活动、书法绘画讲座。六是传播爱心奉献上门。对待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志愿者在逢年过节时上门看望、慰问,平时也经常帮助独居老人、困难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让老人们度过美好的时光。七是群众意见倾听上门。对有思想问题的群众,及时上门劝导,解除思想顾虑,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倾听他们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八是就业择业指导上门。上门为下岗职工提供就业辅导,为下岗人员、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其中包括:电脑培训、各种技能培训、再就业岗位培训等。九是便民服务定期上门。组织便民服务队伍,坚持定期为民服务,不仅有传统的服务项目如:理发、修鞋、量血压等,同时根据社区居民提出的需求,不断增加新的服务项目。
“让社区每一位老人安享晚年,让社区每一位残疾人感受快乐,让社区每一名儿童茁壮成长。”华原社区的志愿者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目前,华原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使广大的居民群众得到了更优质更实效的志愿服务。(本报记者 辛成 通讯员 白益军)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www.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